2019.5.16
今天阅读的是《王阳明的心路历程》,作者:吴光,第五章:学宗姚江:桃李天下-天泉证道
嘉靖六年九月,阳明先生赴任广西前,发露了一个天机。起端是弟子钱德洪和王畿的一次争论。
这次争论内容被后世称为“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是阳明先生说的。钱德洪这一年虚岁32,从虚岁26从学阳明先生,已经学了整整6年。他当时认为,凡是阳明先生说的都是不能改动的。王畿认为,教学因材施教,因人说法,人有不同,说法各异,所以法无定法,这四句教言也不是永恒不变的。两人就发生了争论。单单两个弟子之间的争论无关大局,但是钱德洪和王畿恰好是四位教授师中的其中两位,几百位汇聚在绍兴的学生需要他们出面指点。阳明先生出征广西期间,两人要负责绍兴阳明书院和余姚龙泉山中天阁读书会的教学工作。两个教授师发生争论,让学生何去何从呢!
阳明先生说:“我讲学主要针对两种根性的人,对上等慧根的人直接教他直指人心。人心原本是透彻周流的,无善无恶的,完美无缺的,至善的。上等慧根的人一悟入本体,功夫和本体合二为一,身心内外一起通透,直接致良知。其次,对本体被厚重习气遮蔽的人,只能教他在起心动念上用功,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功夫成熟时,习气渣滓克治干净,本体光明通体呈现,也就致良知了。王畿的见识,是我教上等慧根学生的方法;德洪的见识,是我教另一类学生的方法。你们两人的见识合二为一,是一种很稳妥的教法,可以教各类根性的学生。如果各执己见,就不全面了。
因此,王阳明总结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种教学方法,即如下四无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无善无恶意之动。无善无恶是良知,无善无恶无格物。
第二种教学方法,即如下四有法:有善有恶是人心,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两种教学方法融汇成了流传至今的四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