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 目录
第十六节 看海插曲
陆升心里虽然有点不舒服,但还是被即将到来的活动冲散了不适。他故意不去看大家的眼神,分散精力去观察四周环境,这样一来,心里果然好受多了。
本来只是为了分散注意力、打花时间,看着看着竟然被周围的景色给吸引了。
大清早的街上,路人也熙熙攘攘。叫卖的摊子,有菜也有早点。早起的人们,还有一个个身着马甲,或手拿扫帚,或手拉推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环卫工人,是一个值得敬佩的职业,城市的美观与卫生缺他们不得。
道路上两排整齐的树通向转角,在转弯处竟像是拥抱在一起似的。这一幕让陆升不由自主的想起第一次牵手上官,转角是个神奇的地方,让人惊喜,让人伤怀,让人记忆犹新。
本是挽着的手被陆升往下一划,自然的握住了。心里的疙瘩在这一刻化为柔情,心墙塌成通途。
“思颖,我愿和你一辈子好,风风雨雨都走下去。 ”陆升认真地说道,一言一行透露的都是责任和担当。
“嗯?”思颖愣了一下,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说这话,但心里却很甜蜜,比思维更快反应过来。
“我们永远永远在一起好不?”他再一次说道,还是一如既往的认真,让人不自觉的相信。
“好啊,我们会一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思颖扑进他怀里,喃喃的说道。
“海枯石烂也不能让我们分离,天崩地裂也不能阻止我们相爱。”说这句话时,正好是陆升第一次看见大海。那深蓝色的广阔无垠,让人不自觉的想要一探究竟,又莫名地心生惧意。
面朝大海,他想到的不是春暖花开,而是海枯石烂,心有所思,口有所述。山有情山,海也有情海,无论情山情海,情浓时都是最神圣的见证。
两人拉着手,向着大海奔去。跑了一歇,大海还在那,仿佛没有拉进一点。
“一直以为只有望山跑死马,今天才知道望海也会累死人。还是先去找地方吃饭吧,吃完叫个车过去。”陆升感叹一声,建议道。
“好的,虽然这里我不是很熟,但哪些是美食,我还是分得出来。”
“嗯,我相信你。”
在一家早餐店用过餐,两人来到了海边,这时太阳从海平面升起,红日白云蓝海相互衬托。他们依偎在一起,目睹了全过程。
“真幸运,不仅见着大海真面目,还在海边看了日出。”待日出美景告一段落,陆升感慨道。
“是啊,日出好美,特别是海边的日出。”
“我们看了海上日出,有机会去山上看看日出,就完美了。”
“那就明天吧!早点起来去爬山,顺便看日出。”思颖提议道。
“好啊!”陆升搂着思颖的腰,思颖的头顺势靠在他肩上,身体依偎在他怀里。
听着海水冲击沙滩的声音,陆升的心嘭嘭直跳,被大海磅礴的气势感染。
接近沙滩处的是白浪,海水在沙滩处来了又退。还有不知名的海鸟在低空盘旋,一浪接着一浪。头浪撞在沙滩上退回,下一浪又叠加了过来,在沙滩上一撞激起白状的水花和泡沫。
远处有好几对人在那里,踏浪而行,还有人卷起裤脚,低头拾捡着什么。呼呼的风一直吹肆着,海面上盘旋的飞鸟都被吹斜了身子。耳边呜呜的,并排走的两人,若不说大声点都听不清。
“这就是大海,风声、浪声、鸟鸣叠加,可谓声声入耳,处处撼人心啊!”陆升不由自主的感叹道。
“怎么样,现在知道海的魅力了吧?”
“是的,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啊!我喜欢大海,不是因为海子说的春暖花开,而是大海蓬勃的力量。你听海的声音,那是直抵灵魂的声音,还有它的广阔,让人忍不住去一探究竟。”陆升自说自话,他的思绪被引到了遥远的地方,时间空间皆不相同的地方。
这是由大海引发的思考,他说道:“今日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也知道为什么,同是出生在海边的人,有的具备冒险开拓精神,有的却畏惧不敢迈步。这是因为他们对大海的理解不一样,前者把大海当成了无垠的宝藏,而后者却把大海当成了无尽的灾难。”
陆升看着思颖,兴奋的说道:“你知道吗?我好开心。我终于明白了,对海的认识不同,导致了东西方近几百年来不同的选择。”
思颖明显没有跟上他的思维,刚才说到日出和大海的美景,怎么又跳跃到什么跟什么了?
虽然没有得到回答,但陆升已经陷入到自己的世界当中。“在宋朝,海外贸易贡献了税收的大部分。所以宋朝,经济才那么发达,文化才那么昌盛。
但可惜元取代宋,终止了宋朝更进一步的可能。仅仅一百年,明朝虽然驱除鞑虏,恢复了中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下西洋壮举,但经济和贸易已经不再是主要目的了。
当下西洋的活动,告一段落时,西方却已经陆续开始了,发现世界和征服大海的脚步。这样年复一年,几个世纪过去,东西方来了一个大逆转。
在这之中,我们中国人也并不是完全放弃了海洋,走投无路的民众,还是有选择出海的。在南洋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华人华裔陆续建立了十几个国家。可惜这只是民众自发的行动,没有得到大陆官方的支持,所以在19世纪瓜分世界的狂潮中,陆续被列强征服瓜分。就连中国本土也难以幸免……”
“好了,我是来看海,不是来听你讲历史的。”思颖终于忍不住开口打断了他,这明明是风花雪月的时刻,他倒好净扯些无关紧要的事儿。
陆升一愣,他还有好多好多没说出来,受大海影响他有不吐不快之感。可是思颖的态度却让他将剩下的话生生的吞了回去,于他而言,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