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0日
特殊的一天,节日气氛十分浓厚,祝福和鲜花从早晨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想着一年级的小朋友返校会出状况,再加上值周,所以我四点多钟就到学校了。
果不其然,放下包才走到一楼大厅,就碰上王子奇的妈妈,她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孩子回家流利地背诵了《日有所诵》第一单元的五首儿歌,还给家里人讲了好几个故事,并且用上了四字词语和成语,简直让她太惊讶了。
紧接着,杨郑琪的妈妈愁眉苦脸地说:“家里买了好多书,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读,怎么办?”
我问她:“你天天晚上把他接回家,有没有给他读过故事呢?”
她妈妈摇摇头:“他已经识字了,如果我读给他听,他会形成依赖思想的。”
“怎么会依赖呢?他能识多少字啊,就他现在识的字,自己阅读肯定会遇到困难,他怎么会有兴趣呢?家长会上我们提倡亲子共读,目的不在于给孩子读多少,而在于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啊。”
我停了停,继续说:“孩子都愿意大人读书给他听,别说识字不多的一年级孩子了,就连六年级的大孩子也愿意老师读故事给她们听呢。”
杨郑琪妈妈皱起来的眉头舒展了:“看来我得改变观念,从今天晚上回去就试试。“连续坚持两个星期,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他有没有变化,也就是说洗漱上床后,看他有没有主动拿起书来读。”
送走了两位妈妈,我急忙赶到餐厅门口,远远地就见叶炳炎拽着妈妈的衣服,舍不得撒手,李思叡拉着妈妈的手,哭得稀里哗啦。家长把孩子带进餐厅,李思叡爸爸狠心挣脱,生活老师把孩子按在餐桌旁,她爸爸脱了身。叶炳炎实在粘人,妈妈心软,和孩子一起掉眼泪。我只好让她把孩子带进教室。
在餐厅走了一圈后,我跑到教室看个究竟。叶炳炎仍然不让妈妈走,我好说歹说劝慰也不起作用,眼神示意她妈妈撒手。我抱住孩子,她妈妈飞奔出去,孩子力气好大哦,可我不放手,并且告诉他,妈妈已经走出大门了,保安叔叔不会让他出去的。孩子看没有希望了,紧紧地抱住我,我顺势坐了下来,给他端来一杯水,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他坐在我的腿上,哭声慢慢地小了。一会儿,孩子们回来了,把我们围住,马瑞良脸上挂着两行泪水:“老师,我想妈妈,你抱抱我吧!”我拉过他坐在另一条腿上。李思叡揉着发红的眼睛说:“老师,我也想你抱抱。”王子奇更是哭得稀里哗啦。杜明轩说:“老师,我也要一个抱抱。”我苦着脸说:“老师怎么抱得过来呢?要不,待会儿我一个一个地抱,行不行?”孩子们是听话的,纷纷回到座位,杜明轩一边走一边说:“放学后,你去宿舍给我抱抱,好不好?”我连忙点头答应。
班会课结束后,学生和生活老师回寝室,在教学楼的大门口,孩子们叮咛着:“老师,别忘了,你还欠着我的抱抱。一会儿要过来看我们哟。”
七岁的小朋友,离开朝夕相处的爸爸妈妈,要想适应寄宿制的学校生活,真的还有一个过程。我不敢马虎,马不停蹄地赶到宿舍,正在换鞋子的杜明轩立刻扑过来,给了我一个十分温暖的抱抱。只是一个抱抱,却能成为远离父母的孩子们的精神依托,既感到幸福,又觉得肩上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