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赖床,最希望的是每天早上能睡到自然醒。可是更多的时候只能意淫一下这种小幸福,很少有机会享受。
小学四五年级时,开始上早晚自习,早上6点钟去学校晨读。家距学校2公里左右,最迟5点半从家里出发。
那时候的闹钟就是鸡鸣,闻鸡鸣而起。收拾完后,开始去邻居家叫上村里同年级的小伙伴,等十几个小伙伴聚齐了,大家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沿着没有路灯的乡村公路摸着黑去上学了。
夏天的时候还好点,出发的时候天基本全亮了,路上偶尔会有行人。冬天就惨了,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那时候年龄小,同行的小伙伴也多,不会感觉害怕。现在想想,那时候家长心真大,也不担心我们在路上丢了。
初中的时候,开始住校了,暗自高兴,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可是殊不知要晨跑。
早上五点半,校园里的起床铃声准时响,大家匆匆忙忙地起床,通常不洗脸,直奔操场,以班为单位集合,然后开始跑步。那时候学校没有塑胶跑道,连水泥路也没有,跑步的时候常常尘土飞扬。半个小时的跑步结束后,大家都像刚从土里出来一样,灰头土脸的。然后直奔操场边上的水龙头,排队洗把脸就冲进教室开始晨读了,留下了操场里还在飞扬的尘土。
高中的时候,也是住学校,不过迫于高考的压力,高一开始就上早晚自习。
早自习起床铃是5点五十分,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室里早已灯火通明。大部分时候,早上五点钟,宿舍里就开始出现了悉悉索索的声音了,大家都陆续起床了。像我这种听着铃声的起床的,通常是在班主任老师严厉的目光下低着头溜进教室的。最大的期盼是,赶紧把炼狱一样的三年高中生活结束,上了大学就一切自由了。
大学终于来了,悲催的是学校实行打卡制。早上6点到6点半打卡,一周至少要打四天,这就意味着早上最迟要五点五十分起床。
刚开始,大家都想多睡会儿,就想着让宿舍的小伙伴轮流起床,一个人拿着好几张卡去打。可是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学校早有先见之明,已经采取了措施。为了学分,每天只能乖乖地起床打卡了。
上班了,以为终于可以自由了,可是那只是梦想。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我们挣得这点工资只能在郊区租得起房子,这就意味着每天早上要起得很早挤地铁。
早上8点半上班,最晚要6点40分起床。通常把闹钟定在6点30分,赖床10分钟,就要赶紧爬起来,简单收拾一下,直奔地铁站。
于是,就开始盼着周末。从周一早上闹铃响的那一霎那,就想着今天是周末多好啊。可真正到了周末,早上虽然在床上躺着闭着眼睛,却做着千奇百怪的梦,真羡慕那些一夜无梦的人。
想想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忙碌。特别是以后有了宝宝,别说早上赖床了,晚上能睡个安稳觉就不错了。
唉,什么时候能舒舒服服地赖个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