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经常听到某位领导提到“从概念出发”,而作为该领导深度粉丝的另一位领导于是也在不同时机和场合不断的重复这句话,并且也试图解释过这件事,他的解释大致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要有个方向和目标,才能搞清楚自己该怎么做,自己当时当时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也以为自己懂了,大致就像是我们为了抓好XX,提出一个抓“实战化XX”的口号,这个时候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了训练要“实战化”这样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才会去思考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当没有 这个概念时,我们做一件事情往往充满了“从众”和“惯性”,不会有清晰的方向感,更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方法甚至创新。
但今天在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中同样提到了这个“概念”,自己开始重新思考“概念”的重要性,似乎比自己之前理解的要深刻得多,并且有了一些其它的思考:
首先是关于“概念”重要性的,记得在《第五项修炼》、《财务自由之路》、《穷爸爸,富爸爸》、《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6个月从0学会一门外语》这些关于个人成长和学习类的书籍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一个概念,即目标非常重要,甚至是首先就需要弄清楚的“事实”,人要想发展首先必须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意愿,然后就是建立清晰的“个人愿景”、“财富目标”、“使命宣言”、“学习目标”,虽然各类书籍中的概念不一样,但是都将其作为“关键”来谈,并且详细分析了其起作用的原理机制,而且还要求对于这类“目标”要有清晰和有细节、画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搞清楚“概念”的过程,如书中所列举得例子:别人问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回答:变得牛逼!可再往下问下去,你却搞不清楚“牛逼”具体是个什么状态,这不就等于没说吗?既然搞不清楚“牛逼”这个基本概念,你会会有动力和激情去行动么?最多不过是“三分钟热度”,更加不会因为有了清晰的目标而去寻找实现的“途径”,最后目标也就“不了了之”;在具体工作上同样如此,只有搞清楚了一件事的准确“概念”,建立清晰的“画面感”,才会有行动方向,才会找到更切合实际的实现途径和方法,工作也才会更好更快的取得成效。而同样,提出一个好的“概念”也就变得非常关键和重要。
其次是关于什么是“更重要的知识”,在《财富自由之路》中提到,掌握了一项技能或某个知识的关键原理或信息,就可以更快的“入门”,就拿健身来说,肌肉的提升主要是身体为了适应外界“挑战”而进行的一种“调整和进化”,搞清楚这个概念,要想让健身变得更有效果,你就知道得做好“不断提高训练强度,改变训练方法,注意营养搭配和长期坚持”这几项内容就完全够了,技巧已经基本穷经,至于具体的方法,即使不去专门学习,你也能自己摸索出来了。以前在《好好学习》中提高过一种“临界知识”的概念,其实和这里讲的这个事实有点“相通”,但为什么是在这里讲呢?因为书中谈到“概念”为什么重要时,讲到了“概念”发挥作用的机制——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发现,人类大脑如果对于某件事情缺乏“概念”和“画面”时,往往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一个民族如果语言中缺少某个“概念”,那么这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思考过这个“概念”,比如“上火”。记得上次在和教导员讨论中,自己对于什么是更重要的知识解释得并不清楚,最后,他没听太明白,我自己也被绕晕了,但在这里,我突然发现这就是一个很好说明什么是“更重要的知识”的一个有利例证。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也是最后思考的一点:关于如何建立“自信”。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只要一个东西自己“会用”就可以了,对于其具体如何运转往往不会太关心,大多数时候这种思维方式会降低我们大脑的“负荷”,并无不妥,但在面对一些重要知识、概念和技能时,我们这样“不求甚解”往往就不合时宜了,近几年很流行一句话“知行合一”,说的是如何“知道做到”的学问,但今年以来,这句话出现了一个变种,叫做“知信行一体”,中间多了一个“信”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关键就在于,现在这个信息量多到“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接受了太多的“信息”、“知识”和“道理”,按理说应该是件好事,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知识”和“道理”来的过于容易,我们往往只满足于“知”的层面了,而“行”的实践功夫变成了一句“空话”,大家“道理都懂,但就是过好这一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状态,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缺少一个环节“信”,虽然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和道理,但我们仅仅将其作为考试的“工具”和“谈资”,没有几个人去真正相信这些普遍的“道理”,更不要说去深入思考和实践了,自然“过不好这一生”就会顺理成章。而要让自己“信”,就得对一个“概念”知道和理解得更深,还拿“概念”这个内容说起,为什么搞清楚“概念”重要?只要当自己知道这源于人脑的认知原理,具备普遍和普适性,才会对于这个“从概念出发”这件事更加具有自信,因为自己在运用的时候,知道其背后有“科学依据”在支撑,而非某个人的经验和臆想,这样我就能更加自信和从容,更乐于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