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夜晚,风不疾不徐,冬天的雾霾也没了踪影。这样的夜晚最适合出去走走,但我却犹豫再三。为什么?因为天上的月亮,因为满地的月光。
不知何时起,我不喜欢了天上的月亮。哦,不喜欢好似不太恰当,应该是敬畏吧?对,就是敬畏。
年少时,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只觉文美,景美,朗朗上口,清新自然,而无它念。如今,却每每生出一种惆怅、无奈抑或心悸恐慌。
“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有月的夜晚,心里就会不由的跳出这段话,然后又一遍遍的默念。想象着一个人在苍茫的月色下踯躅独行,体味着朱老先生所说的自由的意境。
也想融入这皎洁的月光中,但又终是踌躇不能行。
月亮升起来了,它高高的挂在墨蓝色的天空,清澈如水的光辉洒向大地,一切都在月色笼罩下朦朦胧胧。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年来倾倒了无数读者,此时此刻我也有了深切的体会。
伫立在窗前,眺望夜空,脑海里那些关于月的千古诗文不由的在翻腾。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的词略显忧愁中又带着豁达。他告诉人们,自古以来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日,让人们对未来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妙趣横生,让人浮想联翩。是啊,月亮,你象太阳一样,从东方冉冉升起,悠悠荡荡向西走,是不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才刚刚看到月亮从东方升起?
这些唯美的诗句,这些深沉多情的诗句,不胜枚举。
隔千里兮共明月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
月亮代表纯洁,月亮代表相思。
月亮本无生命情感,是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溶进了月光里,注入了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有情有义。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诗人是多情的,诗人笔下的明月也是多情的。多情的明月牵动了多少人的情丝,也温暖了无数人的离殇悲情。
月亮太美,月光太撩人。
我敬仰月亮的美丽圣洁,可又畏惧月亮的阴缺轮回。
所以,我选择逃避,就这么静静的,悄悄的,默默的注视,好像也只能这样。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月亮西去了,我也有了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