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人看云南人吃菌子时常感到不解,每年新闻上都能看见云南人因食用毒菌而丧生的事故,放着这么多好吃无毒的食物不吃,云南人为什么单单对五颜六色、剧毒无比的菌子情有独钟,这不是花样作死吗?云南人和野生菌的缘分颇深,下面请听我细细道来。
云南人食用野生菌的历史较长,起初是源于一个字:穷。
云南的地形多为山地,自古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穷”是早期云南人的生存状态。好在云南茂密的森林中还隐藏着“大山深处的馈赠”,正是这些野生菌陪伴云南人的祖先熬过了饥饿,尽管含有剧毒,但在生存的压迫下,云南人的祖先们被迫食菌,渐渐形成了拾菌、食菌的传统,并一代代传了下来。
如今,大部分的云南人都不必再为温饱而发愁,而菌子却深深的烙印在了云南人的生活中。
每逢夏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过后,云南人便带上篮子和锄头潜入山林中,采摘这些躲在青苔下、草丛中的小精灵。
那些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上,每到菌子冒头的季节,便到处铺满各式各样的野生菌,红的、黑的、黄的、绿的。这都是山民们打早到林中采来的新鲜成果。
也有很多人,他们清晨上山采摘菌子只为寻求一些漫步山野的纯粹乐趣。偶尔拾得一些杂菌,便带回家晾晒为干货,储存起来作为日常食谱的一味佐料。这些无名的菌子经过晒干之后毒性得到消减,混杂在鸡肉等荤类食材中,为菜肴添上一些独特的野性趣味。
当然,在云南这片土地上,野生菌并不甘沦为配角。云南的野生菌种类众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在云南人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有甚者远销海外,在异国他乡名声大噪。代表当属松茸。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松茸凭借其清甜的鲜味闻名料理界,被封为菌中珍品,但在云南人这里,它却没有受到过多的青睐。在众多可选择的野生菌中,比起松茸,云南人更喜好其他一些菌种。
青头菌是云南人难以割舍的白月光,在众多云南土著眼中,青头菌的鲜对比松茸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清新的外表也博得众人的喜爱。青头菌算是可塑性比较高的一种菌类,无论是与青辣椒炒食、煲汤、剁肉蒸食或是碾碎后与辣椒粉混食都可以激发它内在的不同鲜度。
比之于青头菌的无毒和广泛的食用性,见手青则比它“凶猛”得多。这是一种剧毒的野生菌,菌子切开后一旦接触空气,切面就会迅速“黑化”变成青色。但即便是这样,也抑制不住云南人的食用热情。见手青切片配上小米辣用油锅爆炒,剧毒便在高温下消解。一盘爆炒见手青往往是最好的下饭菜,配上云南独有的烈性小米辣,更能激发出见手青烈性的鲜香,丝滑脆嫩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每个地方的饮食都是当地人在长久的变迁中适应环境的一种结果。云南人的食菌狂热亦是如此。一代代的更迭探索加深了云南人和这些林中精灵的羁绊,渐渐的,习惯着并变成一种情怀,一种乡愁。那些离家很远的人以食物铭记故乡的味道,散落天涯的云南人,挣不脱的是一个云南胃,诱惑来自米线、来自鲜花饼、也来自和他们相爱相杀的野生菌。
那是独属于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