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刊发出来了,一如既往的火热。有人说:“它像年终大餐一样,非常有仪式感,又能让人振奋。”
中学时代,摘抄本上《南方周末》占据的页面可不少,在考场作文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时隔多年,有一些句子依然能够脱口而出。
“候鸟掠出线影,年轮添了新纹;我们大声地问候亲友,也默默地思念远人。”
“是的,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这是写给新年的献词,但又不仅仅是在诉说新年。有温度且正气,有力量且激情,大概就是它深受大家喜爱的一大原因。
我还是像以前一样提笔摘抄,就好像一字一字映然纸上的过程中,我们之间也熟络了。
正如阿西尔在《暮色将尽》中这样说:“写下这些文字有什么用呢?我觉得在读者的意识深处,或随着他对文字内容的回应,所汲取的应该正好是自己需要,同时文字也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的部分。”
超市里红红火火的年货和对联在召唤着新年的到来,大街上却冷清的像年三十的下午,还好不久后我们真的可以用“辞旧迎新”这四个字去定义过去的三年和迎接新的一年。
回望这一年,对我而言似乎有很大的改变。
22岁就好像站在一个没有方向标的十字路口,从美好的校园象牙塔里走出来,一下子好像少了很重要的庇护。毕业初期的迷茫,开始奔赴职业考场的慌乱,尽管有人一直跟我说:“不要紧,你还很年轻,有很多次试错的机会。”但我还是觉得,忽然就离开了学校这样一个除了家之外常年身处其中的场所,而下一个地点还尚未明确,心里总有一种“漂泊感”。
秋天时,因为疫情影响,一切尚不明确。有个特别喜欢的老师回复我:“秋高气爽,一切都会否极泰来。”由此我觉得偶像的力量是存在而且奇妙的,至少在漫长的备考期间我是深刻地感受到了。还好幸运不会轻易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后来我的“漂泊感”也终于被慢慢驱散。
22岁的十字路口终于有了清晰的方向标,希望23岁的旅程中温暖和成长相伴。
岁末,最想祝你新的一年里“万事胜意”,这是我一直以来都特别喜欢的四个字,它的意思是:一切都比预料中的还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