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怎么样让孩子自主学习?怎样让孩子自主成长?有的孩子不需要家长天天管,就能够自主学习。有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这是不可能的,有家长说我的孩子天天要催,要守着他做作业,要监督他玩手机,你只要不在,他就无法无天。有的家长呢,总是在催孩子还不快点起床、还不快点吃饭,还不快去写作业,还不快去睡觉。急躁的家长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今天我和大家来一起学习如何培养优秀的孩子。
首先请大家记好这四个字,自主成长。我们要给大家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从事了近十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了许多的家长孩子,我的儿子今年24岁,湘潭大学毕业,在长沙工作,能够生活自理,并且每天坚持读书锻炼,还能够辅导同事的孩子学习。我深深的知道,教育孩子需要方法,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你很努力,很辛苦,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自主成长是孩子的核心竞争力,一个有自主成长能力的孩子她才有未来,他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今天我们的手机可以用来打游戏,可以用来刷视频,可以用来学习,可以用来交友,可以创业,可以八卦,可以浪费时间,也可以创造属于你的价值。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律能力,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没有竞争力的。记住,我们管孩子的核心是为了不管,不管的前提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自主学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讲讲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动力是相信,阻力是唠叨指责打骂怀疑
樊登说的好,如果父母与孩子相处发生不愉快了,那么就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家长的方法出错了?有句话叫做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成长,谁改变谁受益。
经常被唠叨的孩子大脑皮层的敏感度会下降,有时候他们会充耳不闻,学习敏感度下降,老师讲重点,他接收不到信息,有的孩子讲一遍就记住了,而他呢,要讲三遍四遍还记不住,用我们攸县话说就是骂呆了。
唠叨的本质是方法不多的表现,走老路永远到不了新地方,撞到了南墙,还在使劲撞,家长们越唠叨,孩子越烦躁,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唠叨的本质是没有办法。
老师,我不唠叨他就不行动,家长朋友,你有没有动脑筋?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他自主的学习呢?当我们唠叨的时候,就要提醒自己,我该学习了。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三大方法和七种不责。首先我们来学三大方法。
第一大方法,用关爱代替指责
你怎么还不睡觉?怎么还在看电视呢?快把电视关掉。
我都叫了你好几遍了,粉都煮好了,你还不起床?
你看你了,对着空调吹,吹病了,不要找我。
我们的家长是不是会经常这样对着孩子说?其实我们的内心是非常爱孩子的,担心孩子睡不好,担心孩子生病,担心孩子上学迟到,但是以这种方法说出来,孩子感受到的是指责。那么爱要大声说出来,怎样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呢?
比如:孩子,我担心你睡不饱,你看现在都九点半了;孩子,六点了,起床咯,我担心你上课迟到,妈妈把粉已经煮好了。妈妈很关心你与同学的交往,妈妈很关心你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语句可以对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视,赖床,作业磨蹭,不按时睡觉的孩子,都可以用关爱代替指责。
第二大方法 反话正说
你怎么还不睡觉?可以换成“孩子,爱护身体很重要”。你怎么还在玩手机?孩子保护眼睛很重要。你怎么总是和弟弟打架?孩子包容关心很重要。你怎么这么磨蹭?孩子讲究学习效率很重要。你看你身上搞得这么脏。孩子保持干净很重要。你看你咯,搞得到处都是饭菜,孩子餐桌礼仪很重要。
比方说两个孩子在打闹,我们一般都会去训斥两个孩子,还吵,等下每个人都有打。结果,两孩子越打越起劲。很简单的方法,“嘘” 别说话了,妈妈需要安静,妈妈在听网课呢,我需要你们保持30分钟,安静,孩子马上会说,“嘘”别吵了,妈妈在听课呢。我们的家长总是太着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形成好习惯,改变坏习惯,需要时间,需要方法,你们想想,有的坏习惯的形成已经有十几年了,现在你指望一天就改变它,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大方法 用引导取代职责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关四颗糖的故事。有一天,陶行知校长走过学校的操场,看到一位男孩拿着一个石头要打另外一个孩子,他赶紧制止,把石头给我,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放学了,这个孩子到校长办公室门口怯生生的敲门了,校长打开门,看到孩子,他说快进来,然后特意看了看手表,嗯,现在是5:30,你很准时,这个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是一个很守时的孩子。今天在操场上,老师当着大家大声的制止你,让你很没面子,你能够马上停止了打人行为,说明你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孩子。再奖一颗糖给你。关于打人这件事,我事后跟同学了解了一下情况,是因为那个同学经常欺负你们班的一个同学,而你呢?是因为打抱不平,而去打那个同学的,虽然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但是你的发心是好的,说明你是一个懂得帮助他人的孩子,再奖你一颗糖。孩子接过校长的三颗糖,哇的一声就哭了。他说,校长我错了,我下次再也不打人了。陶行知校长摸摸孩子的头说,古往今来,连圣贤都会犯错,何况你还只是一个好孩子,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来再奖励你一颗糖,陶校长说,嗯,今天的四颗糖也奖完了,你回去吧。后来这个孩子再也没有打过人,当别人违纪的时候,他还劝别人遵守纪律。
好,我们来捋捋这件事情,首先,当陶行知校长看到孩子准备用砖头扔别人的时候,他立即制止,防止事态恶化,但是他没有当众去指责,批评孩子,而是让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这是让孩子有时间反思,这叫缓冲时间,他表扬孩子尊敬老师,听从了老师的教导。通过了解,孩子是为他人打抱不平,只是方法欠妥,这是激发孩子心中的善。孩子犯错并不可怕,犯错是教育孩子成长的好时机。
尊重可以助力孩子自主成长,陶行知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所以我们要把孩子当做大人一样去尊重,有几种情况,我们做到了 ,孩子将健康成长,概括为七不责
一、当众不责。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老人、亲朋好友的面指责孩子,把她叫到房间,和他私下处理,如果当众责备,可能会有顶撞,哭闹,摔门,把自己关起来,也会让孩子感到羞愧
二、悔过不责。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上升的,孩子是不断的犯错——改过——成长——犯错——改过——成长……所以当孩子悔过了,我们不再责备他。
三、睡前不责。让孩子带着美好入睡,或者让他思考今天的学习的内容。如果责骂孩子,孩子会带伤心入睡;如果看恐怖片,孩子会带着恐惧入睡;如果跟孩子聊天讲故事,孩子会带着美好,带着幸福入睡。睡前,我们体验到的感受,很可能会进入潜意识。
四、饮食不责。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老说多吃点,这孩子就是挑食。不要说一通大道理,孩子记不住,要让孩子体验生活,才有感悟。吃饭的时候责骂孩子会让她情绪低落,影响食欲。
五、开心不责。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正玩的开心,马上会说你看你,做作业的时候从来没这么开心过,作业做完了吗?做作业去。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认真学习,会产生焦虑担忧,会感受到父母的怀疑指责。这种孩子长大了总是忙忙叨叨,不仅不会享受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在他的潜意识,他会认为我不配享受快乐,我只有让自己忙起来才能证明我自己的价值。
六、悲伤不责。你哭什么哭,我跟你讲过多少遍了,你就是不听,这时候,孩子的大脑正处于飞行模式,就好像我在飞机中接不到电话,而你说我给你打了十多个电话你都不接,此时孩子的大脑根本接受不到外界的信息,所以我们要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需求,看到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冷静一会儿。
七、生病不责。孩子生病时千万不要指责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孩子今天变天了,你多加一件衣服咯。我不冷。放学回家,咳咳咳。你看你咯,我叫你加衣服你不加,现在病了吧,活该你受罪,来,吃药 。不吃,我不要你管。我们该怎么做,无条件的爱
孩子来吃药,把药吃下去了,嗯,多喝点温水,孩子我们用热水来泡下脚,感冒会好得快一点,早点睡觉哈。好。吃了几天药,泡了几天脚,过了几天孩子好了。孩子过来一下,你是哪天感冒的?嗯,好像是星期二。你看你星期二感冒,今天星期六,差不多好了吧?嗯嗯。你生病了,妈妈特别担心。你自己也很不舒服是吧?所以以后出门的时候到外面去感受一下气温的变化,然后看看天气预报,照顾好自己。你将来读大学,参加工作了,妈妈不在你身边,要学会照顾好自己,来击个掌。
请问此刻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感受到的是幸福,被妈妈关爱,所以管孩子是为了不管,不管是为了孩子更好的自我管理。
找准时机,心平气和时给孩子教育,人是环境的产物,你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世界上再难开的锁选对了钥匙就一下开了。方法对了,慢就是快,方法错了,快就是伤害。形成坏习惯用了十几年,所以,不可能一天就改变,改变也需要时间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