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给儿子介绍了一部动画片《猫的报恩》,片子放到一半的时候,他有些不耐烦地问我:妈妈,这个是不是电影啊?怎么这么长啊?原来他竟是着急看完了要去玩其他东西。
我听过很多孩子对看电视、玩手机有瘾,可是儿子从来没有过着方面的现象。他也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在看之前,我们说好看几集,在我认为可以接受的时间内,我点头,放完他自己关电视;他也玩手机,经常是看我们手机上他自己的照片,每张照片都有以前的回忆,每看一次就开心一次。大多数时候,他都在玩自己的玩具或者画画,电子产品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从来没有刻意做过什么事情,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也许只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状态。
电视机是一个摆设
自他出生以来,我们就很少看电视,因为他在的时候,除了睡觉,我们都在陪着他。即使看,也是在他不在或者睡着了的时候用电脑、Ipad或者手机看。有时候爸爸会找到好看的电影,我们会在他睡着的时候悄悄在电视上看,因为享受好电影需要专注的仪式感。大多数时候,电视机都是默默地呆着那里,完成“家庭标配”的功能。
玩手机不发出声音
我和爸爸都喜欢玩手机,但是不打游戏、不看电视,大多数时候是在刷微信、看新闻、追小说。儿子也从来不会凑过来看我们在手机上干什么。去年的时候,爸爸喜欢上了刷抖音,里面的搞笑段子让他欲罢不能,于是,只要抖音的声音响起,儿子就马上跑过去一起看,没完没了。过了阵子,爸爸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玩抖音了,儿子去看他手机的时候,爸爸就把满屏字的手机给他看:我是在用手机看书,你也去看自己的书吧。于是,他灰溜溜地走开了。大多数时候,我们玩手机,他玩玩具,相安无事。
电子产品以外,其他的的事
儿子每天晚上回家,看到最多的场景,应该就是我坐在沙发上玩手机或者看书。他大多数时候是自己玩玩具、画画,我们也会在Ipad上面学英语,学完就关,大家都不再玩。平时在家里,各人该干啥干啥, 你惹了我,我会生气,我有情绪,也愿意道歉。
儿子喜欢乐高,正版太贵,我们买了不少国产产品,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看到图纸就看不下去了,于是甩锅给理工科的爸爸。爸爸直接教他看图纸自己拼,期望儿子学会了以后,不再找他“麻烦”。于是,儿子买了一个又一个积木,每次都要留着和爸爸一起拼,拼积木成了两个人专属的独处时光,我也可以自己玩耍了。
我有一个习惯,在需要他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提前告诉他,并讲一下这个事情大概怎么回事,然后他的接受度就比较高。有一个周五,他突然问我:妈妈,我们明天要干什么?我说:你想干什么?他说:我不知道。我突然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计划的意识,我需要做的就是解锁一个日程计划的新技能。
在电子产品这件事情上,我认为家长的状态很重要。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一个宝藏,需要解锁的东西很多,哪里有空轮到总是玩电子产品呢?让他逐渐增加一个又一个的新技能,长成独立个性的自己吧,然后在成年的时候,好好地交出去,走向自己的世界。
武志红相关观点整理:最初的源头,三岁之前的孩子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睡,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事情是你说了算还是父母说了算,东方文化是他制他律,父母制定规则,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西方的养育遵循自律自制。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任何生理现象,如果你严重地管制他,都是一种虐待。如果在孩子在三岁,在以前吃喝拉撒睡问题上,让孩子形成了自律自制,那么在以后的玩电子产品问题上,他会更有自制力。他律他制的弊端:我们总想把他律他制破坏掉,因为被压抑得太厉害了,一旦有机会就想放纵。还有另外一个中国现象:在上大学之前学习都很苦,上了大学往往经常撒丫子不管了,浪费掉了大学四年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