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要强,老的不管,男人不操心,倾注了全部心血,好不容易拉扯大的三个孩子是她的骄傲。如今,儿媳妇想骑到头上作威作福,咽不下这口气。但为了儿子为了孙子又得咽下,恼的三姨奶别提。实在受不了,就离家出走了。在大闺女的住处过几天,在二闺女的住处过几天。当娘的受了委屈,闺女哪有不心疼的,于是两个闺女电话打过来,想问问情况。沟通无效,和儿媳妇骂得不成样子。两个人尤其是大闺女恨三姨姥爷恨的牙齿痒痒,扬言要断绝关系,嫌当年他做主同意了婚事。
三姨姥爷无法,趁三姨奶生气外出时,自作主张修葺了废弃的磨房,盖起了一座新院子,从明亮的大瓦房里搬了出来。
按理说,不在一个院子,婆媳能友好相处了呗?不能。人要是想吵架,不愁找不到理由。三姨奶带孙子,儿媳妇嫌给孩子放糖啦,嫌孩子哭啦,总之,吵不完的架。因为家里闹架,大闺女不愿意回家,过年也不回。
二闺女回家过满月,不知怎的,和儿媳妇吵了起来。二闺女吃了亏,头发被薅下来不少。三姨奶从田里回来后,心疼的没法。儿子下班回来后,听说了,和媳妇吵了架,估计动了手,媳妇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扬言要离婚。三姨奶和二闺女一起去了南京,从此不管家里的事。
儿媳妇在娘家住了几天,男方没去接。媳妇把亲朋好友的电话,打了个遍,让调解。于是,我奶奶,我二姨奶,都劝三姨奶回来,为了孩子,能过还是得过。在众人的劝说下,夫妻重归于好,媳妇做了保证——不再无理取闹,夫妻重归于好,三姨奶回来了。
没过几天,媳妇又闹了起来,三姨奶忍着,越忍越闹得厉害,三姨奶再次离家出走,亲戚们再次调和。反复再三,媳妇再打电话时,亲戚们都不愿意管。媳妇住在娘家不回家,起诉离婚。后来,后悔了,撤诉。媳妇的娘和姨妈估计嫌不接媳妇回来,到村里,堵着三姨奶的门骂骂得不是人话,骂得全村人看热闹,骂得三姨奶抬不起头,骂得连不爱讲话的姨老爷都出门和他们理论。闹成这样,夫妻感情荡然无存。男方起诉离婚。离婚后,终于消停。女方很是后悔,托了无数的人来说和,无效。
一年后,儿子再娶,三姨奶过上了素净日子。但虽说再娶的媳妇贤惠有礼,但伺候着人家带来的孩子,自己唯一的孙子在人家那里,三姨奶和三姨姥爷始终是个心事。
三姨奶在城里给儿子买了房子首付,装修,全是三姨奶出。儿媳妇又生了个女儿,一家四口欢欢喜喜搬了进去。两个大姑子姐对此弟媳甚为满意。儿媳妇自己看孩子,让三姨奶去南京给二闺女家看孩子,二闺女补贴钱财给她。大闺女没结婚,能挣钱,给侄女买电脑买钢琴报班学英语学舞蹈等,心甘情愿。倒是三姨奶看着大闺女不买房不买车,挣了钱老是贴补弟弟,心里很是不满。无奈,大闺女很有个性,不听她的,愿意投资侄女。大闺女年近四十不结婚,嫌三姨奶管她的事,和三姨奶不联系,三姨奶觉得自己很失败。
和三姨姥爷磕磕绊绊一辈子,操碎了心,老来为伴吧,三姨老爷又生了病。大闺女和家庭几近割裂,二闺女婆媳不和,小儿媳妇又生怕挣的钱留给被带走的孙子,无形压榨买车要钱孩子上学要钱。三姨姥爷六十多岁了,还得挣钱贴补儿子。老两口操不完的心事。
长大后,知道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我对自己家和三姨奶家的现状进行了思考。我们姐弟仨,三姨奶家的仨孩子的成长,婚姻,生活,三观无不受原生家庭影响。三姨奶强势,她大闺女随她,小儿子随他,二闺女也有她的影子。她任劳任怨事无巨细让孩子无忧无虑成长,但三个孩子婚姻都不是那么完美。她深感不值,我也替她不值。然而,细想想,又觉得有因有果。
三姨姥爷不爱讲话,在家里没有权威,孩子们有事谁也不找他商量,领居们有事直接找三姨奶。看似三姨姥爷乐的轻松,然而我觉得他心里肯定苦闷。孩子不和自己亲近,自己空气般的存在,啥感觉?
惟愿三姨姥爷快快好起来,老夫老妻的,相伴余年。至于儿女,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