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丽丽,这是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之第20篇。
我专注推荐绘本、童书和适合全家一起观看的好电影,愿携手更多的大朋友,一起把快乐与幸福播撒在孩子的心中。
不是每个王葆都有宝葫芦帮他写作业、考试,
有多少小朋友,因为家庭作业亲子关系紧张;
电影里、生活中,因为扛不住压力,学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即使我们闯过了独木桥,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幸存者,这些话听听耳熟吗?
“我知道要学习这个知识,但是我要到快考试的时候再学,不然会忘记。”
“我认为高中的时候,就是要学习怎样去考试,这样我们才能进入大学。那些和真实世界有关的,培养真正技能的学习等到大学再说。”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让孩子们身上某种东西死了。
有没有那么一刻,你也问过自己:究竟读书是为了什么?
想像一下,如果每天没有做不完的作业,没有大学毕业前近2000次的考试,所有的学习都是因为好奇心驱使,你会不会爱上学校?现行的教育制度是不是根本就有问题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却接受着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
《Most likely to Succeed》纪录片带我们走进了那些不同于传统学校体系的新型学校,从家长、老师、学生的视角去感受这些大胆的教育新实验。其中一所是位于加州的High Tech High(高科技高中),从外部看上去,这个高中确实有点不一样,没有整齐的桌椅,没有厚厚的课本,看到的更像是个设计作坊一样的地方。
自2007年建立以来,High Tech High就给予老师完全的自由,不用按照州政府的教学大纲,没有标准化考试的压力。老师说:“如果我们要完成教科书上的所有内容,把几百年的历史在一学期上完,那么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深入学习到任何一部分历史。我们宁愿学生深入学习十分之一的内容,也不希望学生只是学过所有内容。”
无论是
家长、老师
教育创新者、教育创业者
或者是
对真正的学习好奇的孩子
都值得一看
《Most Likely to Succeed》诊断出了教育体系的弊病,也开出了药方,让我们重新思考高品质教育究竟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在HTH的“苏格拉底”讨论组,学生深入某一学科知识的同时,通过Project-based learning收获自信、解决问题、做决定、发挥创造力并持之以恒。在这里,基础知识的储备仍然重要,但这是最简单的部分。孩子更加需要技能和动机,在这三个教育目标中,动机是最关键的,因为内在动机是好奇、持久、愿意冒险,影片中那个不停试错的男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内在动机要把事情做好,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实现它。
这有点像成年人的工作状态,你花了很多时间做一个东西然后拿出来给别人看,如果结果不好就要持续改进,在做一个又一个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年末的展示过后,每个人都会和老师一起反思一年的学习,谁说自省不是一种成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失败是成功的重要基础,Steve Jobs在八十年代被苹果解雇让他更富有想象力,他曾经说过:事实证明被苹果开除是曾经发生在我身上的最好的事,这让我感觉如此自由,从而进入到我生命中最有创造力的时期。
在一个测试“发散性思维”的实验中,3~5岁的孩子中有98%都是“高手”,8~10岁却只剩下32%,13~15岁还有10%,到了25岁之后,就只剩下2%了。传统的教育体制是谋杀创意的机器,只求一种答案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想象力。
这真是太糟了,问题不仅仅出在学校身上。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能不盲从、能做到不会因为别的孩子学了什么而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学什么;当孩子给出了一个非标准答案的创意想法时,去鼓励他的与众不同……
我们的孩子,将会生活在一个我们无法想象的社会,做一些现在还没有的工作,新型学校比如HTH的学生能够比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孩子更加适应未来的社会吗?答案还无从知晓,但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天生擅长的地方,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路径也不止一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她放在对的位置,让天赋自由。
一土学校创始人,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李一诺先生的一段推荐序言做结尾,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有关教育的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或“完美方案”,更没有“一招制胜”“一劳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统。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因为教育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研究和学习教育创新的目的不应该是给出一套“答案”,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在不断的质疑、提问、实践和总结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