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有部连续剧《双面胶》比较火,讲的是上海姑娘丽鹃,嫁给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亚平,随着孩子的出生、婆婆的到来,婆媳之间的矛盾因各种观念、小事而引发的摩擦,最终不断升级,两败俱伤。
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即是个永恒的焦点,又是个让男人又爱、又头疼的现实话题。
作为家中的男人,母亲爱着的儿子,妻子爱着的丈夫,这就形成比三角恋更复杂的三角形关系网。三角恋中,总有一个是不被爱的,而且最终会有一人退出,所以相对简单多了。但在婆媳关系中,两个女人都是被爱的,哪个女人都不能退出,保持好稳定的三角形关系维度,生活才会和谐相处。那么问题来了,在三角形维度中,怎样做才能和谐相处呢?
一、多维度查找关系难处的原因
1、从男女的差别分析来找。从远古时期开始,男生负责狩猎,女生负责照顾家里老小,各有分工,因而家庭乃至整个家族才得以保存。因此,男生大多冷静善思,不善言辞,同时也不大会察言观色,直来直往。而女生则大多会察言观色、敏感、话多、含蓄,因为她要维系的是一个家庭大多数人的生活,要和很多人产生人际交往,要和很多人沟通。
从远古到现代,虽然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刻写在基因里的本性,却原原本本地留存了下来。因此,男生天生不太会体贴女生,更不会通过你的一个表情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妈妈和媳妇,两个女生,心思各异,又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这时候她们两个人爆发矛盾,男生往往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已经被卷进了风暴的最中心,还要被迫想出一个得体的回答。你说,难吗?
2、从婆媳的利益分歧点来找。在中国式家庭里,对于婆婆来说,儿子几乎是全家的寄托,尤其是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儿子更是占据了婆婆的全部心思。学不会得体退出的婆婆,对于媳妇的到来如临大敌,因为那是一个分走她儿子的爱的人啊,更有甚者,会觉得这是“抢”走了她儿子的人啊!
中国有句古话叫:“娶了媳妇忘了娘”,那些婆婆心里,这句话恐怕扎了根。所以她们恐惧、彷徨、痛苦,想要争抢,想要证明,想要儿子多关注自己。其实这是变相的求关注,和得不到父母的小孩故意搞破坏来博关注同理。
而媳妇呢,大多文化层次更高、知识更高,她们更希望成立独立的家庭,而不受羁绊,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她们会更注重孩子的教育,更无法忍受隔代的巨大的教育理念的冲突。有了这些冲突就足够了,更不用说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带来的差异了。这样的不同占位,其实没有办法简单地说谁对谁错,站在各自的立场,都能理解,然而放在一起,就是水火不容。
3、从历史的大家庭背景文化来找。我们的传统一直推崇的是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文化,但大多数人对这种渗透到我们毛孔里的文化不自知,在儿女新婚之后,这种文化会使一些长辈自然而然与子女住在一起,新婚之后有了孩子更是如此,然而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结过婚的人都能感受到夫妻关系再亲密也会出现矛盾,更何况集合了父母的大家庭!在这种情形之下,不仅可能会出现婆媳关系不和,而且可能会出现公媳关系不和、父子关系不和、婆婆与保姆关系不和等等。
4、从老辈的男尊女卑思想来找。很多婆婆以前当媳妇时,丈夫敬父母远敬自己,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现在当婆婆了,她会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儿子是我的,并忍不住要在这个家中做主。但是,现在的家庭中,媳妇和儿子差不多是同等重要,媳妇一样要承担经济压力,一样要去外面奔波,而且一样拥有很多的资源,媳妇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而不是婆婆的家,于是两者就很容易爆发冲突。
二、在三角维度中查找男人做法中的误区
关于妻子,不要帮着家人排斥她。站在妻子的角度看,结婚后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手足无措之感,并自然产生一种防御意识。在这个家庭里,只有老公是她最亲近的人,要主动帮着融入家庭,当矛盾发生的时候,大家都来指责她的时候,觉得这是她的错,就会形成排斥她的印象。家人和妻子的争执也许都是没有恶意的,只是需要有个人在中间疏通理解,照顾好妻子的情绪,在妻子最需要的时候支持她,让双方都互相理解对方,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
关于母亲,不要做以母亲为中心的“妈宝男”。婆媳之间开战很多时候是因为:丈夫不像丈夫,当不了一家之主。很多丈夫就是妈宝男,对于妈妈的话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好些丈夫喜欢把妈妈接来和自己同住,觉得这样不仅孝顺,而且又能够回归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状态。男人需要学会担当,要有自己的人生方向,凡事认为母亲是对的,其他人都是错的。在妻子眼里,这样的男人不仅幼稚,而且是非不分。
关于自己,不要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观念。很多男人似乎都有这种观念,并且喜欢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以示他们对父母的尊崇和“顺孝”。面对婆媳问题,不懂夫妻相处之道的男人会以为这是妻子要找母亲的茬,就以孝顺为名一味护着自家人,忽略了妻子的感受,甚至是非好坏不分,要妻子忍让父母,只求“息事宁人”。女人们在这种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护,对老公的爱会渐渐消退,直至对婚姻失望。
三、在自我修行的历程中重塑三角关系
在分析了原因和误区后,对什么样的婆媳关系稳定也有了初步的思考,个人觉得,就是在三角形关系维度中居于核心的男人,要学会在自我修行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心态,保持好等边三角形的安全距离。
对待妻子用“塑造”的心态。妻子嫁给你,融入到一个新的环境需要时间,开始肯定会充满陌生感和不安的,男人作为丈夫要学会用拥抱来安抚妻子情绪,拥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在婆媳矛盾发生的时候,男人要理智分析,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对自己的妻子进行指责,要知道和你共度一生的是你的妻子,如果一味地要求媳妇改变,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要学会用塑造的心态来拥抱自己的妻子。
记得以前在某个论坛还看见过一个帖子:说是大过年的,在饭桌上一家人正高兴着呢,大哥说:“我们哥几个的媳妇要是敢不孝顺咱妈,就说她的事!”几个兄弟纷纷附和,于是几个媳妇顿时黑了脸。同样表达要媳妇孝顺的意思,如果换个方式说:“咱哥几个娶的媳妇真好,对咱妈那么孝顺,咱妈有福气了!”这即表达了要媳妇孝顺父母的心愿,又使全家人都高兴。
生活是有智慧的,语言是有技巧的,同一件事用不同话语表达,最终结果也许完全不同。会说话会省去生活中80%的烦恼,好好说话会解决生活中80%的问题。如果嘴笨不会说怎么办?那就少说多做。
对待母亲用“哄开心”的心态。男人要经常探望,了解母亲的心态,从言行上多去哄老人开心。现实中,有的母亲会觉得自己的儿子在结婚后被另一个女人抢走了,就会忽视自己,心里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脾气也会变得暴躁,甚至会把怨恨发泄在儿媳身上。这个时候儿子要多替妻子在她面前说说好话。俗话说“会做的两头瞒,不会做的两头传”,两头瞒的男人是极其聪明的,他不光能巧妙的让两个女人,对彼此的不满消弭于无形,而且会替两个女人讨好彼此,让两个女人互增好感,促进婆媳之间的和睦。比如“您有了儿媳就等于多了个女儿来孝顺你”等等,或许问题会迎刃而解。
对待自我活用“调和”的心态。男人兼任“儿子、丈夫”的双重角色,是婆媳关系中最好的“调和剂”。很多女人比较感性,既需要语言上安慰,也需要一点小小的物质诱惑。具体来说,可以买一点老妈喜欢的礼物,先给老妈送去,然后告诉老妈,这是儿媳妇特意给她买来孝敬她的;然后再买点老婆喜欢的礼物,去送给老婆,告诉她是老妈买给她的,能有个台阶下就赶紧见好就收吧。
“调和”要学会懂得转移目标。男人要勇于把老妈和老婆的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想要发的火都巧妙的引到自己的身上,别让她们发给对方就可以,主动当起两人的出气筒,这样他们的气就会消一大半。
“调和”要学会好人让媳妇做。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做好人,得到别人的赞赏,但在处理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时,聪明的老公却会将做好人的机会让给老婆。当你买了一些东西给父母或者做了让父母高兴的事,你要说这是你老婆的意思,让你妈妈觉得媳妇懂礼貌、明事理,没有道理不喜欢媳妇,但对你的爱却不会减少分毫。
总之,我们习惯了羡慕别人的生活、自由、富足、成功……但是再多的自由、富足、成功都比不了一个和睦的家庭,历经千帆,终究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回归家庭。婆媳关系处理好,已经是一种别人羡慕不来的生活,不如静好从容的过下去。有句话说,结婚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两种文化的结合,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很精深,希望我们都能“高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