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笔记(5):魏晋南北朝的建筑实物

1、云冈石窟   

沙门昙曜于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 年),“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今山西大同县西之云冈石窟是也。现存大窟十九,壁龛无数。

昙曜所开五窟,在崖壁西部,其平面作椭圆形,佛像形制,最为古拙。洞中仅刻佛菩萨像,壁上无佛迹图或其它雕饰。其次则中部诸窟,其平面之布置,多作方形,窟前多有长方形外室,门作两石柱,壁上多佛迹及建筑型之雕饰,为孝文帝太和间行凿。更有屈中镌塔柱者,雕为四方木塔形。

就窟本身论,以中部太和间造诸窟为最饶建筑趣味,外室之前,多镌两柱,为三间敞廊。其外壁多风化,难知原状。柱则八角形,下承以须弥座,柱头如大斗。外室与内室之间为门,门上有斗拱承屋檐瓦顶。

2、龙门石窟  

魏既迁都洛阳,于景明元年(公元 500 年)营伊阙石窟,历时二十四载始成。今称古阳洞及宾阳三洞者,即 此期所凿造。窟平面俱为简单之方形室,地面,窟顶及四壁均雕饰精丽。就全窟图案言,雕饰较云冈诸窟为有条理,但窟在建筑上之重要性,则逊之远甚。

3、嵩岳寺砖塔    

河南登封县嵩山南麓嵩岳寺塔,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 年)建,为国内现存最古之砖塔。塔平面十二角形,阶基之上,立高耸之塔身。塔身之下,为高塞,平素无饰,叠涩出檐,塔身各隅立倚柱一根,柱头饰垂莲。东西南北四面砌圆券门,其余八面,各作墓塔形佛龛一座。各券面砌出火焰形尖拱,塔身以上出叠涩檐十五层,顶上安砖刹,相轮七层,塔外廓略如炮弹形,轻快秀丽。塔内部作八角形内室,共 十层,但楼板已毁,自下可望见内顶。塔身柱及券面,均 呈显著之印度影响。

4、神通寺塔  

山东济南朗公谷神通寺单层石塔一座,俗呼“四门塔”。平面正方形,四面辟门,中立方墩,墩四面各坐一像。塔身单层,平素无饰。上部叠涩出檐,上砌方锥形顶,顶上立刹。塔形制与云冈浮雕所见单层塔极相似,其刹与浮雕塔刹完全相同。塔无建造年代,唯造像有东魏武定二年年号(公元 544 年),揆之形制,或属此时。

5、佛光寺塔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之侧有六角砖塔一座,寺僧称祖师塔。塔高两层。下层 正 面辟圆券门,券面作宝珠形拱。下层塔身之上,叠涩出檐,作莲瓣形。其上为须弥座。塔顶 刹上宝瓶,虽稍残破,形 制尚极清晰。塔虽无建造年月,揆之形制,当为魏齐间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
    幸福滋养生态艺术阅读 5,529评论 0 0
  • 绪论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1、为了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向采取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射入室内。在温暖...
    微与之期阅读 6,897评论 0 1
  • 三、佛塔经幢 1.佛塔 (1)概述 ①地位仿我国传统的多层木构架建筑,出现较早,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②历史发展 ...
    槑槑啊阅读 4,413评论 0 1
  • 新手报到,发个库存,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边界1阅读 1,872评论 0 3
  • 我爱你 平生只喜春雨携雾、畅快秋眠、回头见你 余生只愿父母无恙、青山如常、你在身旁
    不思中州晚阅读 871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