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青年人比较热门的分类是以下四类:文艺青年、2B青年、佛系青年和斜杠青年。
文艺青年指的是热爱音乐剧、话剧、演唱会和漫无目的旅行的一群人;2B青年,指的是比较搞笑的一类青年人;佛系青年指的是口头禅为一切随缘的年轻人;斜杠青年是继自由职业者后又一个热词,斜杠青年的英文是flash是源于《双重职业》指的是多重职业生活的多元化人群。
随后苏凡老师讲了IP的概念,就我而言就是兴趣爱好、价值观一致一类人,这类人中的成员不是固定的,不同的分类成员可能不尽相同。举了一个看复联3首映场的例子,一般首映是会有五个电影场地在零点的时候一起放映。对我来说,夜里看电影除了跨年和朋友一起其他情况我想都不会想,也正是因为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想法所以首映场中的大半都是真爱粉,大家的笑声、掌声和呐喊声会同频很多,对于电影的观感享受也会好很多。其实看不看首映不过是我们所做的选择,就像有些人觉得首映场值得去,有些人觉得跨年演讲值得去,有些人觉得陪伴家人最重要,蔡康永曾说过你说什么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其实选择也是一样。正因每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渐渐明白与其改变他人让他融入你的兴趣圈子不如去找同频的朋友。
之后跟我们分享了身边的斜杠青年的例子,主业是招生办老师之后把婚礼主持人作为副业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其实主业和副业之间是有关联的,刚刚的例子两者都需要口才,就口才本身还可以延伸的副业有培训师、播音老师、主持人、销售等等。
接着通过例子和观点表达了希望我们能透过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这一趴讲述了几个小观点,没有原因只否定观点其实是抱怨、继承性观点的概念和多人演唱会的商业逻辑是集合多个人的IP达到满场的效果。
最后就斜杠进行展开,具体思路逻辑如下图。
举了很多例子,分享三个记忆深刻的例子的感悟。
第一个是关于信任的,现在有一种现象叫做杀熟,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都不是知道是哪一个,只有品行过关生意才能做大,口碑的传播可以是好的裂变也可以是坏的裂变。
第二个是关于打扫阿姨的,首先介绍了什么是专业的打扫阿姨。专业的是打扫的时候拿起再放下,另一种围着边擦的就是非专业的。例子主要是说无论什么工作做到极致都会客源滚滚,像例子中的阿姨每周工作7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2点。服务的极致就是把服务本身做好的基础上给用户更好的消费体验。
第三个是以别人咨询是否创业作为背景。是否创业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如果你能够接受资产全部归零从头开始那么你就去,否则就不要去。恋爱也是如此,你要是能够接受最后分手的损失、要是觉得这段经历比别的事情重要那么就去做。选择总是伴随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当下你觉得最佳选项变好了,人生的选项本就不能用简单的正确与错误所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