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黄昏中

——游琅琊山

从安庆回济南,西线稍近,但不想走回头路,东线虽远却成了我们的选择。八百三十多公里,一天跑下来太累,于是我们决定在滁州停留一日,顺道游“醉翁亭”。

早餐后,安庆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清爽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此次出游遇到的第一场雨。后来意识到,四月中旬来南方旅游确是最佳季节:雨少、不热,游客也不多。

三百多公里路程,预计午饭前能到滁州。自驾游的快乐在于途中——车窗外风景流转,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调侃打趣间,时间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便抵达目的地。

中午,我们在一家毗邻酒店、号称地道滁州菜的餐馆就餐,席间向服务员打听去“醉翁亭”的路。服务员是新来的,一问三不知,老板却热心指路:“去醉翁亭公园很近,从前边那条路直走,见小路右拐就到。”我再三确认是否需打车,老板直笑:“近得很,打什么车哟。”不过,为省去问路麻烦,我们还是网约了车。上车后才庆幸这决定明智——车程足足十几分钟,根本不像老板说的“近得很”。到了才知,这里统称“琅琊山”景区,“醉翁亭”只是核心景点之一。

抵达景区时,雨越下越大,好在都带了伞。一进大门,浓郁翠绿的山峦扑面而来,漫山竹林高耸入云,虽挺拔壮美,却也给人些许压迫感。一棵棵竹子浓绿粗壮,几十米高的竹身在风中齐刷刷摇曳,白色雨点如珠帘般从天际坠落,竹林与雨幕仿佛在谁的指挥下,合奏着一曲大自然的交响乐。

雨势渐大,寒意袭来,我们放弃徒步,改乘游览车。后来得知,从大门步行至“醉翁亭”需几十分钟,虽道路平坦、绿荫葱郁,但雨天坐车更省心。眨眼间,游览车便将我们送到醉翁亭门口,门票40元/张。

滁州因琅琊山闻名,琅琊山又因《醉翁亭记》享誉天下。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替范仲淹等人辩解,被贬为滁州知州。此后,他常至琅琊山游玩,与僧人智仙结为好友。智仙在酿泉旁建亭,供其与友人游乐饮酒。欧阳修“饮少辄醉”,又觉“年又最高”,故自号“醉翁”,并为亭取名“醉翁亭”,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传说欧阳修与友人曾在亭中“曲水流觞”,侍从将酒杯置于水上漂流,停在谁面前,谁便饮酒赋诗,留下诸多佳作。太常博士沈遵慕名游览后,创作琴曲《醉翁吟》,欧阳修亲自配词。后来二人重逢,沈遵再奏此曲,琴声勾起欧阳修对往昔游饮的回忆,遂作诗相赠。欧阳修在滁州待了约两年零四个月,其遗迹与诗文让琅琊山水与他的思想抱负融为一体,醉翁亭也因《醉翁亭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亭”。

此前我一直以为《醉翁亭记》是诗词,此次游览才知是散文。它行文自由,句式长短相间,无严格格律束缚,以简洁笔触描绘滁州山水与宴游之乐,抒发“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兼具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名句,更是家喻户晓。

醉翁亭门面不大,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却包含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怡亭、览余台,各有特色。醉翁亭内立欧阳修像,亭旁巨石刻篆体“醉翁亭”三字。尽管雨天游客不多,亭内却挤满了人,拍张照片需等候良久。

建筑群以木质为主,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主亭高约7米,四面开窗,视野极佳。房檐设计精巧,如鸟翼舒展,曲线柔美与直线刚劲相得益彰;红色柱子喜庆大气,木质阴影处的绿色与之形成和谐对比。

园内景点相连:醉翁亭西边40米是宝宋斋,藏有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与《欧文苏字》碑;往东40米的冯公祠为纪念黄庭坚而建,内有其塑像与书法作品;北边50米处的古梅亭,相传亭内千年古梅为欧阳修所植,枝干虬曲,冬季梅花绽放时香气四溢;古梅亭东边20米的影香亭以赏梅影为特色,水池中梅影摇曳,与岸上梅花相映成趣;醉翁亭西侧60米的意在亭适合赏景,四周回廊环绕,我们路过时,一群年轻人正于亭下打扑克,欢声笑语不断;意在亭北侧30米的怡亭布置典雅,是品茶休憩之所;怡亭东侧20米的览余台地势高敞,可俯瞰全园与周边山水;醉翁亭前的让泉清澈见底,溪水自山中流淌而来,最终汇入山下湖泊。

琅琊山的绿令人沉醉:古老的琅琊榆苍劲古朴,枝干虬曲如盘龙,树皮纹路记载着岁月沧桑;醉翁榆身姿挺拔,枝叶繁茂如忠诚卫士;松树四季常青,针叶在山风中傲然挺立;樟树散发着淡淡清香,树冠如伞,为行人遮风挡雨。

琅琊山的水同样灵动:让泉潺潺流淌,如灵动丝带蜿蜒于山谷,时而湍急溅起洁白水花,时而平缓倒映蓝天白云。沿溪漫步,可见溪底鹅卵石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偶尔几条小鱼穿梭其间,为溪水增添几分生机。

我们用了不到一小时就游遍醉翁亭园内的景点,打算乘游览车前往下一站。30元/位的游览车对老年人很友好,可随上随下。琅琊山景区大、景点多,除醉翁亭外,还有琅琊寺、丰乐亭、清流关等。清流关是南唐古关隘,作为“清流瑞雪”所在地,现存拱形关洞与石刻。

我和管兄脚步快,先到站点等车,久等不见孟兄夫妇。我不放心的往回寻,远远见青石板路上坐着两人,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是他们坐在被雨水打湿的地上。在热心游客帮助下,我们将他俩扶起,再三询问是否受伤,二人连称没事,我才稍松口气。对于老年人,摔跤绝非小事,何况雨天青石板湿滑,夫妇俩也自责忘了带手杖。

这一跤彻底打消了我们继续游览的兴致,直接去对面站点等车下山。下午三点左右出景区打车回酒店,路上又劝孟兄夫妇去医院检查,他们坚持说没事。后来才知,摔跤时两人挎着胳膊,不知是谁先倒地,竟将对方带倒。这也给老年人提了个醒:同行时别挎太紧,以免一人摔倒连累另一人。

回济南十几天后,孟夫人一直喊腰疼,起初以为只是肌肉拉伤,但贴膏药无效,拍片子也未查出问题。疼痛持续不愈,又去做磁共振才发现尾骨骨折,只能卧床静养了。这次琅琊山之行,终究留下了遗憾。

据说,未去成的琅琊寺是皖东著名佛教胜地,全国重点寺观之一,有“琅琊古刹”之称。寺庙依山而建,“勾心斗角”,气势恢宏。大雄宝殿匾额由赵朴初题写,寺内藏有吴道子“观自在菩萨像”石刻等稀世珍宝,还有缅甸捐赠的千尊玉佛。

南天门景区亦值得一游,其为琅琊山东南制高点,有会峰阁、古碧霞宫等古建筑。沿“二九径”或“天蹊云径”登顶会峰阁,可远眺长江如带、钟山似螺,俯瞰群峰汇聚,景象壮观。

归来后与一位去过琅琊山的作家朋友聊起此行,他说:“琅琊山是一部书,得慢慢走,细细读。”他曾从早到晚游览一日,遍赏山水人文。

是啊,那些未及看的风景、未读完的“书”,都成了我心中的牵挂。说不准哪一天,我还会重返琅琊山,弥补这份遗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琅琊山 范国强 在我喜爱的一些中国古代文人写的散文游记中,印象最深的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仁者爱山阅读 1,649评论 1 3
  •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是一年中最好的游走观光季节。3月23日春分过后,夫妻双双踏上了去安徽的列车。黄山已有三次...
    柳浪柳浪阅读 1,705评论 0 4
  • 小时候语文课堂上曾经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别的没记住,“醉翁之意不在酒”,倒是成了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 欧阳修...
    悲天悯人阅读 526评论 0 0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一座地级城市,为六朝京籍之地,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
    星河倾城阅读 447评论 3 28
  • By:相忘于江湖Date:2019/10/07 前言 领导批示:要休闲游、要边走边玩。 想想定机票太晚,远行不现实...
    相忘于江湖eyu阅读 79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