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去不去?”
去年出差,有天休息,同事相约去某景点游玩,据说是烧香圣地。
到了景点,果然人来人往,香火鼎盛,云雾缭绕,有的人还抱着几米高的香向最高峰的庙宇攀爬,我们都尽量离他们远点,生怕一不小心给碰断了。
爬到山腰,休息一会,不远处供着一尊观音,恰好听见有僧人在解读,大意是对方香火不旺,还没烧起来都快熄灭了,烟气太黑,说明最近有灾,三个月内不要做什么重大决定。
听的人赶紧一一应承下来。
转眼看香火,果然快灭了,不过和不顺应该没什么关系,那么大一束香紧紧贴在一起,几乎接触不到空气,没有氧气助燃不灭才怪呢。
时至今日,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可迷信的人不减反增。
在皮尤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中,有2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与死者有过联系,18%的人表示他们看到过鬼魂。
YouGov公司2012年的民间调查更是说,有45%的美国人相信世界上有鬼。
为什么迷信有那么顽强的生命力呢?
是因为它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为我们提供了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恐惧和焦虑是迷信的温床。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了让自己安心,提升哪怕是一丁点的虚幻的掌控感,我们也会本能地倾向于要知道自己能做点什么。
迷信的危害,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报道。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会先到来,求助神灵不如求助自己,多知道一点点小学问,也许就能避免很多困惑。
《小学问》没有高大上的理论,选取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关注的七件事,提供切实可行的小方案。
针对自己的问题,你可以个性化翻阅。
第一章聊聊焦虑;
第二章谈谈读书;
穷就看第三章的挣钱;
“总被忽悠”“低效”“单身狗”“无人关注”二,五,六,七章比较适合你;
啥?人生一直很“丧”!
第八章量身定制。
这本书的主创人员由《奇葩说》黄执中、周玄毅、邱晨、马薇薇、胡渐彪组成,相信大家都领略过他们的魅力。他们联合打造的《好好说话》节目,在喜马拉雅上线后,收获了超16万名听众,带来了3000多万的销售额。
说了这么多,不妨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小知识。
1 没有结果的争论?
有些问题争来争去也说不出个123,是因为都没搞清楚举证责任。
举个例子,你说这个世界上没有鬼?另一个人说有鬼,你没见不代表没有啊。
此时,应该由谁去提出证据?是你?还是他?如果连这一点都没弄明白,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
对于“有”和“没有”这两个观点,虽然都要有证据,但双方的举证责任是不一样的。
这个依据叫作“证有不证无”,因为要证明一样东西不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主要的举证责任,是在说它“存在”的那一方。
也许你会说警察经常要“不在场证明”,难道不是证明“没有”吗?
首先,“不在场证明”并不是必须的,仍然是控方有更多义务证明你干过什么事。
其次,“不在场证明”,是通过案发时你—“有”—在做什么,间接地推导出你—“没有”—干什么,仍是“有”而不是“无”。
所以记好了,只要有人问你“凭什么说没有”,就要本能地反应证有不证无,请他先证明为什么有。
2 遇到小题大做的人,怎么办?
你有没有遇到明明是一件小事,到某人口中就变成不得了的事。
比如你忘了买菜回来,老爸就会说你,这个小事都做好,以后能干好啥事?
你说她说错了吧,似乎也不错;不错吧心里又堵的慌,左右不适。
这里就存在一个“滑坡谬误”,就是对方觉得不顺眼,可是又找不出什么大问题,所以他就把这事推向极端,突显最大的坏处,就像是把你放在一个滑坡上,从后面一推,让你“出溜”一下子滑到沟里,本来没事也变成有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滑坡谬误呢?
根源在于人们偏好于相信循序渐进的趋势本能。
说人话就是,人们喜欢谈事物背后的趋势,规律,以至于只要“听起来”是逐渐递进的,就觉得有说服力。
《小学问》讲了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
怎么样?是不是很发人深省?
调换一个顺序再看:
命运改变性格,性格改变习惯,习惯改变行动,行动改变思想。
是不是同样有道理?甚至你还可以把顺序打乱:
习惯改变思想,思想改变性格,性格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也正是因为“渐进的秩序感”有这样的魔力,我们才更要警惕,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带到沟里,把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当成天经地义。
3 卖问题,而不是卖产品
为什么有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而你说的话却无人倾听,甚至朋友圈里精心编辑的状态都无人点赞。
归根到底是缺乏影响力,所以成了“小透明”。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模仿,学习
学习谁呢?
回想一下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事物,就会发现广告是时刻都想影响我们的典范。
1914年之前,美国人根本没有“口臭”这个概念。
李德施林为了售卖自己的漱口水,硬生生造出一个“口臭病”,然后铺天盖地的广告,告诉大家,这种“口臭病”会让你说话变得很难闻,会让大家讨厌你。
更绝的是,广告强调,口臭病人是闻不出来自己有口臭的。
这个口臭病的概念,如此成功,以致影响了全世界的人。
高明的广告,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卖问题。让你知道你有问题,需要它。
现在最热的知识付费卖的是焦虑,迷茫,担心被时代抛弃。
化妆品卖的是容颜易老。
所以影响力不是你多牛逼,而是对方有多需要你。
学会倾听,找到对方可能的痛点,制造出一个简短情景暗示——挖个坑,成功的创造需求,再满足需求。
4 自律是结果,不是开始
每天碎觉前,我都会计划明天自己要干什么干什么,不要虚度光阴,而事实上第二天就懒癌发作不愿意去做,到了晚上又非常自责自己一点自律性都没有。
与其说我缺乏自律不想去做,不如说因为根本不想做,才导致不自律。
真正自律的人都是从自己的内心渴望出发,死也不愿意将就现在的状态。
放空自己想一想,你最渴望的事?最恐惧的事?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激发内在动机,才不用外在监督,成为自律的人。
像上面的这些小知识点,书中还有很多。
魔云兽曾经说过一句话:
当年轻的你遇到难题,受阻消沉时,请不要试图反省并把一切归因于自我,进而设法改变自己,你需要做的只是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就行了。
前人的经验,我们的阶梯,人生的小学问,你要不要来一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