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看到这个题目,有没有觉得很奇怪?什么是“包子味”?我又没吃包子,咋会有“包子味”呢?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包子味”?
你有没有发现,公交车上,或者屋子里,稍微密闭的空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吃了包子,那味道就会飘很远,甚至包子是韭菜鸡蛋馅的还是粉条豆腐馅的,你都可以辨得一清二楚,有没有?
那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留意到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即使在此之前我们啥也不知道,在推开门的那一瞬间,我们能够很敏锐地捕捉到今天家里空气是轻快高扬的气压,还是低沉阴云密布的气压?
这个气压,将直接决定了接下来我们到家的举动,是可以磨蹭拖拉一会再写作业,还是屁都不敢放一个,老老实实小心翼翼规规矩矩地写作业。
怎么判断出来的?怎么捕捉到的?这种看不见却能感知到的气压,就是这种包子味。
这是放在家庭环境里这样来说,那如果放在一个人身上呢?尤其对于为人父为人母的我们来说呢?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对孩子很了解,经常会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上: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你小子撅撅屁股我都知道你拉的什么
不好意思,今天的分享是一次有味道的分享。
可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了解孩子吗?自以为很了解孩子自以为懂得比孩子多,知道得比孩子多,比孩子厉害的家长,往往就会有很浓重的“包子味”。
比如不能看到孩子开心,看到孩子开心,自己就会拉着一张包子脸,比如一说话就是一口“包子味”:你怎么又玩游戏啊?给你说了多少遍,要专心,要认真听讲,咋不听呢?你这次又落后了,就不能跟那谁学学?你看你整天混的都是什么狐朋狗友,都不会积极向学霸靠拢?你说你努力了,咋成绩还是这,你努力个啥?你就不能懂事一些,听话一些?
……
得,听出了什么味儿?这些话,你想听吗?试想一下,我们上班上了一天,很累,刚一进家门,就听到“整天上个破班,回来这么晚,家家顾不上,孩子孩子顾不上,还赚不了多少钱,三分二分的能弄啥?”“我拼死拼活地干,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就一点都不知道心疼我?”“整天带个孩子有啥累嘞,整天累累累累的”……
得,这些话,你又听出了什么味?当我们说孩子怎么样的时候,其实一张嘴,甚至不张嘴的那个瞬间,孩子就已经闻到那个“包子味”了。
那会说啥有用吗?就像在车上你闻到有人吃包子,你啥心情?并且这个包子,每天还都是一样的馅:挑剔、指责、埋怨、要求、比较,各种大道理……再好吃的包子整天吃也会腻啊!
这些话呢?整天说,孩子啥反应?刚开始会放在心上,再说反抗,反抗不成麻木,直接屏蔽。
这几天不停有家长向我咨询孩子不上学了,孩子和自己不讲话了,孩子离家出走了……等等等等,和家长没说多长时间,就会感觉到那股“包子味”扑鼻而来。
不可否认,爸爸妈妈,每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为孩子付出了很多,真的是不容易,可是一开口就让孩子远离了,关系疏远了。
为啥?
“包子味”呛的!
那怎么办呢?给大家推荐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拿出手机,按下录音键,将每天你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自己听听,看能不能把你自己熏倒?
听听录音,看看这些话是让对方听了能量上扬,还是降低能量?关注你那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当成一个局外人去感受,然后,你就知道怎么调整了。
敢不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