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一位网名叫“叫我大锐锐”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作为刘畊宏邻居的我,有没有被吵到?”
她分享到,刘畊宏在楼上跳毽子操,真的没有影响到她,因为他们是铺了很厚的隔音毯,而且他跟他太太都是穿袜子在跳,真的素养很高。
刘畊宏火了,但他火的同时照顾了邻居的感觉,没给别人添麻烦,不仅赢得了粉丝的尊重,也收获了邻居的喜欢。
有人说,做人就应该少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又有人说人不要怕麻烦别人,今天我有事不麻烦你,你有事不麻烦我,时间久了,关系就淡了。
所以,对于是否应该去麻烦别人,要掌握一个度。
在能力之内的事,不要麻烦别人;在能力之外的事情,适度麻烦别人,但也要注意时机与分寸。
01 适当麻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迅速升温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个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很想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法院一个议员的合作,但这个议员是个难缠的铁石心肠的人物。
怎么办呢?这时,他既没有刻意讨好他,也没有去找他的麻烦,而是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富兰克林知道这个议员的私人藏书中有一本绝版的稀世图书,于是就询问议员是否能把那本书借给他看两天。议员同意了,接下来的两天,奇迹发生了。
富兰克林说,“当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对我说话了(他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而且很有礼貌。后来,他还向我表明他随时愿意为我效劳。”
后来,富兰克林把他借书所带来的成功归结为一条简单的原则:“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换句话说,要使某个人喜欢你,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你找别人帮忙,其实也是巧妙地让对方有机会展示一下本来没什么机会展示的事情,还能造成对方是由于你的需求,没办法才拿出来展示一下的假象。这就能给对方带来成就感,从而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
曾经我是一个特别怕麻烦别人的人,遇到难事总是想一个人独立解决,一方面是怕别人知道我活得这么艰难,另外一方面是怕给别人造成负担,让对方看不起我。
后面我遇到我老公,他的观念与我完全相反,遇到难事,他不喜欢藏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喜欢去跟朋友讲自己的难处。
朋友了解他的难处后,不仅没有瞧不起他,反而给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帮我们渡过难关,同时也因为我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他的朋友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
后面我问老公,为什么要分享自己的难处去麻烦别人呢?
我老公跟我说:“当我把我自己最难的部分展示给对方的时候,就表示对方是我比较信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借此来伤害我,我是把他当真正的朋友才会去麻烦他,如果他不愿意被我麻烦,那么我们也不是真正气味相投的朋友,那么这样的朋友后面不联系也罢。”
直到现在,我慢慢发现,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其实是因为互相麻烦,才没有被疏远。
没有麻烦,也就没有关系。很多人怕麻烦别人,但是,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曾几何时,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当孩子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长大成人远离了你。
当父母不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当爱人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已经去麻烦别人了。
当朋友不再麻烦你的时候,可能你们之间已有了隔阂。
适当地麻烦别人,非但不是一种“麻烦”,反而是一条增强感情的纽带。
02 掌握麻烦的分寸感和界限感,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
蔡康永在《奇葩说》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因,可能来自无知,来自教养,可能一切的根源,统统在于没有把人放在心上。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养。”
4月27日,北京日报报道了《北京一感染者得知自己是密接后独守车内,小区14小时即解封》后,引发网友热议,称赞其是“中国好邻居”。
当这位“中国好邻居”张先生得知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后,没有回小区,而是在车里自我隔离了10多个小时,并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备。正是因为张先生及时果断地阻断了病毒传播,他租住的昌平区冠华苑社区仅用14个小时就实现解封,居民生活快速恢复正常。
“没回家,是不想给别人添麻烦。”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张先生时,他已经在地坛医院度过了高烧期,目前恢复良好,没有其它症状,正在休息。电话中,张先生反复强调,自己当时没有想太多,就想尽量减少对别人的影响。“这是每个市民应该做的。”张先生说。
张先生设身处地地为邻居着想,不给邻居添麻烦,最后赢得了邻居的夸赞。
在日常生活中,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如果实在需要麻烦别人,一定要注意分寸感,否则只会让对方讨厌。
与人相处,不仅仅是图自己开心,也要让别人舒心。
没有什么人没有麻烦,只不过是学会了自我承受。
03结语
胡雪岩曾经也说过:“你肯为别人打伞,别人才愿意为你打伞。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能帮人遮点雨就遮点吧。这也是我下雨时即使不带伞,也不会被淋湿的妙法啊。”
你麻烦我一次,我再麻烦你一次,才能建立起最强韧的人际关系。
但是麻烦别人,要掌握界限感和分寸感。
你可以麻烦同事偶尔载你搭下顺风车,但不能要求同事天天让你搭顺风车;
你可以麻烦家人帮你做饭,但不能要求同事帮你做这些家务活;
我们要学会对待不同的人,学会拿捏分寸,这样才能在麻烦别人的时候出现尴尬,同时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才会更长久。
作者:郑小阳,喜欢一切美好事物,希望用文字温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