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的侄儿考上了大学,虽然只是自治区的一个普通本科院校,但是专业还不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软件工程。这是我们家的第二代大学生了,我是整个家族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我之后的弟弟妹妹们有的上了正规的大专,有的上了野鸡大学,不过都干得不错,都在大城市立足了。
妈妈听说大队要给今年考上大学的村里户口的孩子进行奖励,本科奖励五千,专科三千,便又开始念叨当初弟弟不该把户口迁到市里。现在农村户口成了香饽饽,政策一时一个样,二十年前城里招工得有市民户,农村人进城只能打零工,卖菜或者搞小本生意。相对来说,现在的城市户口已没有太明显的优势,反倒是农村户口可以享受到许多政策优惠,但是迁出去的户口是无法改回农业户的。为了将来的土地分配不至于把弟弟名下的地划走,小侄儿出生后便把户口上到了村里。当初弟弟把户口迁到城里的一个郊区还给了户籍警不少钱,同样后来小侄儿上户口又得花钱,乡村派出所也是个肥差。
侄儿上大学没有办升学宴,现在家乡的人们特别流行宴请送礼,小孩儿出生的百天要办百岁宴,十二岁要圆锁儿,是非常隆重的一个成人礼仪式,还有就是升学宴。虽然亲戚朋友来回走动走动挺好,能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但是近几年的攀比之风日益加重,铺张浪费现象日趋明显,礼金数目也越来越大,真有点劳民伤财,恶性循环的态势。我挺支持弟弟不搞庆典的,在这个时代,没有必要随波逐流,简单一点,遵从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几年没见,大侄儿长成了一米八几的帅气大小伙,高考后的这个假期忙着和同学应酬,健身等,难得回村里见了我一面。儿子一心想和他哥玩儿,可是去了市里,哥哥只陪他看了一场电影,第二天人家就忙着见同学,自己无聊只好回来。相差几岁,看来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弟弟经常开车带小侄儿回来,六七岁正是最淘气的时候,这孩子一刻也不消停,除了不上房揭瓦,真能把所有的屋子掀个底朝天。他一个人能把所有房间的东西都翻出来倒腾一遍,好像家里遭劫了一样。有时候跑到院子后边的树林里独自玩耍,半天都不回家。很少看见他吃饭,主要是花钱买零食,长得有些瘦。这年头养两个孩子可不是给吃饱穿暖了就行的,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各种各样的才艺表演,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弟弟一家人的支出挺大的。这些年父母总是不遗余力地帮他,先后出资给他在城里买了两套房,平时也不少搭。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成,拿着拿着便成了一种习惯,觉得一切理所应当。反过来当父母需要的时候,不要说倾囊而出吧,不退避三舍就不错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家人只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开开心心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