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养成习惯的一年半时间,以前的那个我似乎变得陌生了,遥远了。晚间舍不得睡的放纵,早晨听不见闹铃的借口。感觉别人都睡了,我一个人的狂欢才是自由。各种刷剧、看书、刷手机,找来掌控感,和我也很努力的自我满足。2018年春节的21天早睡早起、运动冥想的开始,我以为我是做不到的。不是我不想起,是我起不来,我为此上了三四道闹铃,有时候一惊一乍醒好几次,还是会有偶尔听不到闹铃睡过点。我才不得不承认是因为睡得太晚了。我才臣服了时间,11点以前睡觉。10点半做好睡觉准备。我以前听不到闹铃完全是因为我睡得太晚了。如果你到10:30才想起来一天想读的书没有读,想做的事儿没有做,除了贪婪还有白天效率低,没有完预期的任务。那你要做的早晨起来做好计划,提高效率。而不是荒废了一天,10:30找回平衡。
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我认识的省内名师老师分享了她的很多业绩。其中有一个就是是时间安排的紧密,除了白天的时间双倍利用意外,还有夜里写东西。我很佩服她的热情、付出和业绩。但她分享得Car期间带着病,剃了秃头工作的事件大家都感动的时候,我有的更多的是心疼,和自我提醒。如果这位老师更爱惜自己一点,把熬夜减掉,多一些锻炼。或许会少一些作品,但也不影响她的优秀,是不是可以丰盈的。我特别希望我们老师分享经验的时候,不再把带病坚持工作,放疗化疗秃了头发坚持上课这样的例子。
话说回来,说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一直存在。作为一个生物老师我要说一下习惯的意义。习得习惯是我们生物的本能,也是人类进化中遗留下来的最节省能量的生存方式。以为人类要适应外界复杂的环境,如果时时刻刻要做出反应,如果都需要大脑来调度,咱们的大脑要比现在若干倍。人类进化是个奇迹,就是把有一些常常做规律性的行为演化成习惯,归于基底核管理。一旦习惯形成,归基底核挂你,脑电波就会大幅下降,大大节省能量。这就是赵昂老师说的,养成习惯难,但是一旦养成,你就进入了省劲儿得快车道的道理。所以你养成的所有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在这里,只是我们唤醒了谁,激活了谁。有时候我们说要改掉某个坏习惯,其实不存在改变习惯,我们所谓改掉坏习惯是用新习惯替换旧习惯或者暂时封存旧习惯。
当我坚持11:00前睡觉,6点前起床不再难,早起的两个小时,多赚半天时间。财富主题的读书活动,让每天一小时的读书不再困难。也正在升级我的认知,打开我的生涯地图,在我以往的折叠的地图中,以前一直被什么遮挡财富二字,清晰可见。2020年的特殊时期,习惯带给我的红利。
所以这一次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
有害的习惯:
①容易被外界干扰。我觉察了一个习惯,就是对社群消息、同事的求助都很容易回应,一方面是自己的热情,但也有自己希望得到及时回应的原因。这个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容易维护社群的活跃度,跟大家保持连接。但是对于需要专心研发课程和读书的时间段来说,这就是有害的习惯,影响专注度思考,因此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改正方案:减少手机使用,定时使用手机,学习和重要工作时不看手机。社群消息阶段性回复。晚上10:30-早上7:00设置了手机铃声免打扰,就是除非自己特意关注,都不会响铃。
②读书、上课、讨论,嗨完不留痕迹。很多课或者活动过后找不到过程性资料,跟假的似的。
改正方案:从定位营第三期以后,听课都做了思维导图和笔记,保存了重要图片资料。看的书做了思维导图,每一章写200字左右的读书分享,留下痕迹;还有把精彩的段落案例分享给自己所在的社群,相关朋友。
这次开OH卡课前我发现,就是去年开课的资料,我的助教帮我保存了所有过程性资料,分门别类。我感动得不行。然后反思我做助教,很难做到这一点。我正在养成保存整理过程性资料的习惯。开一个课、上一门课、读一本书,先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把过程性东西及时保存,课程完成及时复盘,燕过留痕。
有益的习惯:
①早起、读书的习惯。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之后简单运动,读书听课,已经成了这半年的梦想闹钟,到点就起来,早晨做事儿效率很高。我的读书、听课、写课程设计多数是早晨完成,一早上两个小时>半天时间。
②分享生活与成长的习惯。我容易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成长中的快乐,影响和带动了很多人同频一起成长。我今天盘点朋友圈2018年和2019年的今天,发现当时为我点赞的伙伴,有一多半都对我学习的生涯课感兴趣,多于1/3的人已经陆续走进生涯领域,并开始影响身边的人,有的也成了我的付费学员。
③充分准备的习惯。这一年来养成了写逐字稿、并且提前试讲,用充分准备的智慧代替灵机一动的小聪明。
这一年以来,我看到了东华、任老师精心准备的流程和精彩的结尾,我都很受触动。我看到昂sir的每个案例拆解和每一门课程都是有充分的准备的,他为了开一门课会看几十本书。每一个看着信手拈来的金句,都是深入思考和提炼的结果。这需要一个主动思考和用心准备。写逐字稿是第一步,把思路梳理清楚,之后才可以源于稿件高于稿件。每一次精彩的演讲和讲课都源于充分的准备,其他的事情也一样。
④书写的习惯。我读书听课容易兴奋,兴奋时候静不下心来写,兴奋过去又被其他的兴奋勾引,没有兴致写了。这是我落不下文字的症结。从年初开始,加入了007写作营,了每周写一篇文章,已经半年。开始憋一篇文章得憋半天,还吭吃瘪肚的。现在大约一个小时,虽然写的质量还很牵强,但是已经养成习惯,不那么怕书写了。用输出促进思考和改变,也给生活和成长留下痕迹。
想培养的习惯:
①早早计划,在官方deadline前2天(小任务2小时),设置个人deadline。
做计划是所有习惯中的核心习惯之一。什么是核心习惯?就像读书、运动和做计划这样,这个习惯养成了能够促发其他良性的习惯。我们都有一个感觉,有些事儿原本好好做深入做,但是因为最后来不及了,到了deadline,浮皮潦草的结束了。你说的先叫上作业,之后再完善,但一直没有时间做,也永远不会去做,如果做早就做了。我在写作营7天交一篇文章, 为了避免最后一天有突发事件,我就把deadline设置在第五天。避免了很多麻烦,我想这个是可以迁移得到其他工作。
②要事充分的早搭架子的习惯。
现在一边做生涯教育一边做生物教研。还常有一些培训和事务性工作发生。原计划的节奏常常被打破。让一些原本重要不紧急的事变成重要加急的事儿,还常常多事儿叠加。给自己平添了很多挑战。回想起来是因为自己开始有的各种思路打架,不满意,不停的查资料,不停的改,然后截止日期前加班加点完成。虽然也有完成的喜悦,但是很消耗自己。
所以我要养成先搭架子,之后允许它有进化的习惯,并不断迭代。
③收纳、整理和美化的习惯。
我不善于收纳和整理,所以常常心血来潮做事儿,缺乏持续性。也常常因为工作疏于家务,我喜欢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今年要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也慢慢尝试和喜欢做家务的安静。好像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