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看到蝉蜕,就想起了小时候抓知了的事来。
那时候放暑假,作业不多,也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再加上家长忙于生计也不怎么管孩子,基本属于放养式教育,所以我们就有大把的时间玩耍,游戏花样层出不穷,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抓知了了。
八十年代嘛,家家户户院里到处都是土地,一到下雨天,知了猴就纷纷从土里钻出来,我个几个小伙伴就披着雨布,拿着瓶子,到处抓知了猴。看见地面有小洞,先是伸出小拇将小洞一点一点挖大,待看到知了猴时就几指并用将它从洞里拽出来,放到瓶子里。有时候知了猴藏的深,手指够不到,就会将细细的棍子伸进洞里,让它一点一点地爬上来。半晌功夫,就能抓到不少知了猴。那时候很少吃它们,而是到晚上把它们用碗扣起来,看它们蜕壳。大部分知了猴经过一夜的时间都能完成蜕壳,但也有个别的例外,我就会帮它完成。刚蜕过壳的知了身体嫩嫩的、软软的,当然也还不会飞,我就把它们放到院子里,任其自生自灭。
一段时间不下雨的话,知了猴就比较少,这时候我们就会去树林里捕知了。小孩精力旺盛,从来不知道午休是什么,趁着中午大人午睡,我们几个就开始密谋着捕知了的事。有人去找长点的竹竿,有人就抓把小麦,放在嘴里嚼,直到嚼出面筋来,糊在竹竿的顶端,之后就带着这些工具往村后的土冈走去。真的,那时候小,也不知道热,一行人就爬到冈上粘起知了来。粘知了可是个技术活,飞在枝头的知了,它的知觉更敏感,刚把竹竿伸过去它就飞走了,所以动作既要快又要准,才能粘住它。往往半天我们也粘不住几个,不过没有人会失望,我们要的就是那个过程,结果并不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的进步,土地越来越多的被硬化,知了猴也越来越少,城市里偶尔能听到几声蝉鸣,就觉得无比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儿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