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一张图片引起了我对童年抓知了的回忆,抓知了是儿时的一件乐事,也是那时能玩的仅有几个活动之一。
抓知了也是有进阶的。
初级很简单。晚上七八点钟,穿上水鞋(为了防止踩到蛇、蜈蚣等),带上手电筒和装知了的小竹篓,到树的树干四周找,因为天黑,也叫“摸知了”。时间点要选好,去早了,知了还在洞里,还没有破土而出。去晚了,知了已经爬到树梢,太高了小个子抓不着。晚上八点左右去是最合适的,知了爬在树上一米左右,一抓一个准。并不是所有的树上都有的,小时候也没有观察什么品种的树知了多,只知道树的周围的土壤必须要松软。
中级有点难度。不用等到晚上抓,白天也可以,要点是找到知了洞。知了洞在夏天的雨后是容易找到的。洞口大,上下口径一致的知了已经破土而出了。要抓到知了要仔细观察,找那些细小的洞,用小竹棍一拨,洞口就开了,知了就在洞里面。小小的手指是够不着知了的,需要用一根细小的竹棍,轻轻放进洞里,拨动一下,知了腿上的钳子夹住小竹棍,用手一拽,就跟着出来了。
抓到知了(猴)后,找一个筛子,把知了放在地上,用筛子盖住,第二天早上起床再来看,蜕变后的知了爬在筛子上,知了壳落在地上,感觉太神奇了。
高级需要眼疾手快,利用工具,直接粘住树上已经蜕壳的知了。首先找一根长长的竹竿,然后用两毫米左右竹棍弯成一个椭圆形状,固定在竹竿细的那头。工具还差最后一步,四处去找蜘蛛网,缠绕在上面,相当于自己制作一个厚厚的蜘蛛网。拿上工具,乘大人在睡午觉,跑到树下面,根据知了的叫声找到知了在树上的位置。这时,屏住呼吸,放轻脚步,把网慢慢靠近知了,还有十厘米左右,加速贴在知了身上,这时任凭知了怎么扇翅膀都是无济于事的。慢慢把竹竿收回,用手取下知了。
之所以是高级阶段,一是对制作工具有技术要求,二是如果毛手毛脚的,还没等靠近,知了早飞走了。但是,如果知了太高,竹竿够不着也是抓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