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加入创业公司,该选哪家?
我想投创业公司,该选哪家?
我发现一个痛点,我该创业吗?
在思考这些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别人和自己的创业初心。因为创业初心,决定了公司创立后未来几年的走向和发展动力。
创业初心通常有3种:
第一从自我角度出发的,比如证明自己能力、赚更多的钱、个人成就感等。这种姑且成为1类初心。
第二,从他人角度出发的,比如解决他人遇到的问题。这是2类初心。
第三,前两种初心都有,既从自我角度出发,又解决别人的问题。这是融合类初心。
不同的初心,表现不一样。
从自我角度出发的初心(即1类初心),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创业的难度。等遇到很多问题后,撞到了墙,要么放弃,要么抱着“什么火,做什么”的心态,很难做下去。毕竟,自己容易“辜负”自己嘛。
从他人角度出发的初心(即2类初心),往往是自己遇到了痛点,推己及人找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在创业前,他会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和资源解决问题。一旦下决心去做,他会会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研究问题,直至找到本质。
将前两种初心结合起来的创业者(即融合类初心),拥有了两者的优势:1)以解决别人的问题为出发点;2)考虑到解决问题后,能有什么收益。决定融合类初心创业者能走多远,是前2种初心占的比例,即1类初心占大比例(融合类初心1类大比例)和2类初心占大比例(融合类初心2类大比例)。
融合类2类大比例更容易成功。这是因为,这种创业者更愿意把精力和时间用于“解决他人的问题”,发现问题的核心。整个团队会围绕“解决问题”展开,不会特别在意短暂的荣耀。相反,融合类1类大比例的创业者,在解决一些问题后,他们会因为1类初心获得满足,开始骄傲和放松,失去了继续深究问题的耐心和决心,成就不一定比融合类2类大比例的大。
通过几百家研究对象,我们看看这几创业初心的成功程度(存活率)和生命周期。
1类初心的可以存活1~3年。2类初心存活3~5年。融合类可以存活5~10年。超过10年的,只有融合类2类大比例了。
那么,融合类初心的创业者的初始失败率,就是低吗?把上面的数据和311家创业公司的调盐数据结合起来,得出了一条“失败曲线”。
1类初心的,3年失败率一直在100%周围徘徊。2类初心的,因为一直没有好的盈利模式(比如早期的zipcar),失败率一直在80%徘徊。融合类初心的,初始失败率在前两者的下方,但是也高于80%。融合类1类大比例,成立3年,失败率激增。把存活时间拉达到10年,会成批死亡。融合类2类大比例,随着持续“解决别人问题”,会越来越稳。存活5年以上的基本不会遭遇重大失败。
“成功程度与生命周期的关系”与“失败曲线”的数据,来源于咨询专家们之前工作积累的样本,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关系不大。但是创业初心与新技术结合的话,1类初心、2类初心和融合类1类大比例的生命周期将大幅缩短。通过创业者的初心,预测其成功的概率,将会有重大意义。
回到刚开始的那3个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答案的核心是,公司是否在一个领域内,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后能否收到“用户乐于支付”的利润,支撑公司持续发展。如果这件事是你擅长的,那么去创业吧。如果可以加入这样的公司,一定可以让你收获颇丰。
小结一下:
1)创业初心有3种,从自我角度出发的(1类初心)、从他人角度出发的(2类初心)和前2种都有的(融合类初心)。
2)融合类初心相对1类初心和2类初心,存活时间相对更长。
3)融合类初心中,从他人角度出发,“为他人解决问题”,会随着时间推移,失败率会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