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大意】
本章阐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亡就变成僵硬。
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脆的,死亡就变成干枯。
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 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命。
用兵逞强就会遭受败灭,树木强大就会遭受砍伐。
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才欣欣向荣。
【我思】
老子观察自然生活,认为坚强的都是死的,柔软的才会存活。由此延伸到其他方面,用兵逞强的就会败灭,树木强大就会砍伐。其实也可以延伸到无形的一面,意识强大会转入失落。
针对老子开始所举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反着说“人活着的时候骨头是硬的,死亡就变成粉尘。草木生的时候有质硬,其死会变成枯草”活着的时候是硬还是软呢?各有各的观察,硬和软本身就是比较的结果,并不能说那种物体是固定硬或软。钢铁很硬,与钻石比较起来算是软的。钻石是硬的,遇到熔岩就变软。
这些例子很符合“否极泰来”的道理。但是别忘了,还有一句成语“过犹不及”,如果老子认为过分的坚强是错,那么过分的软弱也是错。兵强会灭,那兵弱呢?以弱胜强的寥寥可数,被打败的是绝大多数。树木强大会被砍掉,树木弱小呢?经不起风雨,经不起踩踏。极强极弱都会导致灭亡。
还有一句成语,“刚柔并济”。硬和软相结合才是生存之道。低调而不丧失斗志,高调而不失去方向。在一个团队,遇到强硬表现出软弱,遇到软弱可以表现坚强。这是我所理解的“中庸”。中庸可以是做任何事非极端的行为,中庸也可以是做两件极端的事,例如,极端的工作,极端的休息。这样相对立的两件事,通过极端的做法,使整个人能够显现出中庸。并不能说那种做法好,那种做法坏。在实际效果上,都是使人保持一种中庸和谐状态。但是从长期效果上看,前一种中庸,做事有分寸,虽然没有成就大功业,但是在时间上可以稳中求胜。可以从很多中国人身上看到这一特点。后一种中庸,拼命的工作,拼命的放松。在工作上容易有所成绩,经过前后不断的工作者,会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对于个人精力的损伤,并不是休息能弥补的。我们可以理解有些日本人的工作生活态度。
如果是一个社会人,也许老子做的行为就是一种中庸。他在努力中和社会中的强硬之气,使得整个社会保持一种中庸、稳定的前进步伐。这种社会状态,是每一个有国家责任感的人们应该努力维持的。并不是坚持左,也不是坚持右,而是坚持中庸。当大部分民众情绪激动的时候,这些中庸者应该适当的降降温,保持理性。当大部分民众情绪沮丧时,这些中庸者应该激发一下热情。并不是为了作对而作对,是因为为了国家的中庸稳定发展。如果国家是中庸的,这些人就可以功成身退了。如果国家的左右之势各半,这些人有的忙了,双方都要规劝。中庸也许是适合这个国家最合适的方法,毕竟在这个国家有几千年的文化基础。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从人类和草木的生存现象中,说明成长的恭喜都是柔弱的状态,而死亡的东西都是坚硬的状态。老子从万物活动所观察到的物理之恒情,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做人要柔弱,要圆通。其实做人圆通一点没什么不好的,你太锋芒毕露,和别人格格不入,不是自找苦吃吗?所以要圆通。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强大的是指人为的文化体系,柔和的是自然的运行方式。因此老子主张不管统治者和个人的修养如何都应该以自然的运行原则--道,作为模式。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年幼时细腻柔软,年龄越大,越变得粗糙、僵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会宽容,了解得越少,就越会勇敢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