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学期的参与与学习,我对本门课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见解。
首先,关于课程的流程。班内设立了一个委员会,每班各五人。课前有委员会中的成员或班内成员出三十至四十个题,题目内容来源于书本。学生课前及第一节课自行浏览相关内容,第二节课抢答题目,第三节课由杨甦宏老师进行讲课。抢答题目计入平时成绩。
其次,关于课程改革。这是一种新型的上课模式,其必然会伴随着一些漏洞,这些漏洞随着前几次的课程进行过程中,一个个被学生自己发现出来并提出,然后汇总到委员会,再由所有学生一起想对策去解决,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时这些方案被运用到课程中其中有些解决方案并不完美,接着又被拿出来同学们全体一起想对策。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实践,我们得到了现有的这一套较为合理的模式。
第三,关于上课模式。这种这种上课方式相比普通的上课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解决了上课过程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心不在焉的问题,原因是,在这种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在课前及第一节课对上课内容进行一定的预习,上课时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而非手机,否则就会造成看到题目回答不出或抢不到题目而导致三节课节课下来没拿到分数,和那些用功预习和注意力集中的同学拉开十分明显的差距。并且,可以在问答环节明显的发现自己对课本的哪些要点不熟悉,相应的问题回答不上。而且上课模式也是由老师和学生讨论之后的结果,由于这是学生自身认可的一种模式,上课的效率自然也会高一点。版权归属:杨甦宏,课程改革,123图书馆123tsg.com
再者,关于课中的公司。大班级,小公司。在某次课上,杨甦宏老师将我们的班级改组成形式各样的公司,让我们每个人都扮演两种不同的角色“面试官”和“应聘者”。在这次课堂上,我们既体会到了面试官的不易,也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应聘者的忐忑。明白了要想在公司里脱颖而出,关键还是需要自身肚子里有货。
最后,关于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应试教育,这种方式固然能让学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但是学生参与其中主动获取知识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学生在台下被动的被老师一遍又一遍灌入大量的知识,真正能记住多少只有学生自己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