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职场上虽然已经逐渐占有一席之地。不过放眼未来,人才的价值与定位也需要重新定义,伴随外部环境的改变,管理者和创业者的心态也必须转换。
还记得刚毕业的时候,那时候对80后的看法,有所谓的草莓族一说,意指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工作都做不满三年,受不了压力,一直换工作。在那个时代,上课时发问太多,会被认为是问题儿童;工作时问题太多,会被认为是难搞的员工。
事隔10年之后公子量做梦也没想到,我身边熟识的80后,渐渐在信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被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已经在开始在部门充当领导和管理的角色。
而这个世界对人才的要求,其实也大大地有所不同,回答问题的工作,已经被百度、知乎所取代,机械式的工作在未来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换工作这件事情,也不再要求非三年不可了,就连公司能不能活过三年,在现在的世界里也都是一种挑战了。
人的价值与定位需要被重新定义。我们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环境来看,即使网络让很多行为都因此改变了,做生意的本质仍然不变。其实人的需求一直都没有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只是加速了信息流、物流与金流的速度而已。在整个过程中,食衣住行、娱乐的需求依旧,但是多出了一种新议题──运用互联网方式来加强企业管理。这也直接影响了初创公司的崛起。
创业公司于近10年开始盛行,而大多的创业公司都与互联网相关,为什么呢?公子量发现只有互联网这个行业能让人快速地成长,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在大学就要读上五到七年的时间,进入职场还不断地学习和锻炼,等你熬成一个比较专业的医生,没有十年八年基本上很难达到医生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周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长的。
因此你会很多80后、90后创业都跟互联网有关。因为网络的世界发展出许多工具让人可以快速做赚钱,像是90后的创业者李靖,创办李叫兽自媒体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就被百度1亿人民币收购,25岁就出任百度的副总裁。或许近10年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其实都是透过网络的平台与工具,来让原本只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易,变成可以在在线大量交易。
伴随着互联网世界的模块化越来越完整,未来的软件工程跟10年前的已经俨然不同,10年以前工程师大多需要自己生产积木,而现在的工程师大多只要用现成的积木就可以堆栈出房子,这样的改变,对于现在创业公司的开发者或是管理者的思维的要求渐渐不同。
从前面的大环境分析,不难看出,不管是什么产业,都需要懂得生意(用户需求)的人,很多公司最懂需求的,无非是业务或是公司的老板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过去有些文章指出很多公司早期的老板需要是最强的业务。时至今日,信息发达的世界里面,懂得销售与需求的人,往往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而作为互联网创业者与开发者,都算是创新型的人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创业者就像是室内装潢的设计师与负责管理工作时程的人,而开发者就是各种不同专业的民工。开发者,面对不同的平台有许多种不同语言,所以需要的能力也是各式各样,而技术日新月异,要持续追新技术非常不容易。
公子量自己本身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从大学的时候,就听过T型人才一词,然而过去我们所强调的T型人才,是在技术与管理能力上的精进。一个好的管理人才,是要能够同时体会并且尝试解决技术端与需求端的困扰,这点除了要有良好的能力、经验外,更重要的就是心态。
在公子量的观念里,人才的重点是心态、绝非只是能力。同理心是打造团队最重要的心态,在我们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由于从小到大都在考试与竞争,所以团队合作的思维会较为不足,容易对自身成绩与能力有过多的自负,所以常自己表述自己的论点,而非在意别人的需要。作为创业者,你的竞争的对手是在全世界,如果没有同理心,就会很难让人与你合作、甚至成为伙伴。
寻找懂得问问题的人才,一样是寻找人才上的一大门坎。我们过去的教育着重在学会回答问题,然而在网络发展快速的这个时代里,其实很多问题已经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也因此怎么问出好问题,才是真正的学问。
任何的企业,如果要经历三年的实现创业成功的目标,也许做对课题,找到答案,就可以活出一片天。然而如果一个企业要活上十年,甚至更久,就必须要懂得不断地找出好的问题,去研究未来的可能性,而对于重要人才来说,心态也该是如此。
有了好的问题还不够,要研究问题,就要深入去尝试,做错了就要回头重新找寻问题。如果一犯错,就停下脚步,就像是我常常听到别人说,XXX公司解决的问题,我三年前就想过了。这个世界,不缺想法,但是缺执行,就算世界发展再快速,十年磨一剑的心态永远是要有的。
有自信而不自负,有想法还要有做法,了解自己更要了解别人,实践梦想的关键不在梦想,而在实践——这是送给自己,也是这个创新型人才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之。
本文已进行版权登记,版权归属公子量, 抄袭必究
文|公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