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这句话来自荀子的《劝学》篇,我们大都登过高山,俯视过深溪,可这先王遗训是什么呢?
中国的中心在北京,北京的中心是故宫,故宫的中心是太和殿,太和殿上方悬挂一块清朝乾隆皇帝御书“允执厥中”,2009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站在这块中国皇帝御匾(复制品)下,问匾中文字的意思是什么?也许奥巴马先生至今不知道这就是上古先王遗训,是先王唐尧推位让国给大舜的遗训。其中的核心是一个中字,是中国、中华的中,其学问之大无可匹敌。先王大舜传位大禹时又添加十二个字,组成了尧舜十六字心法,大舜把心传给了大禹,距今有4300年历史。《心灯-中华心法》这本书是作者月牙山人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将尧舜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命名为中华心法。阐述中华心法的核心哲学思想,是两千年来第一个揭开中华心法心传的秘密的智者。
中华心法是天道心法,即韩愈所称的原道心法。中华心法在古代是通过心传的途径传播的,其心传有序。她起源于黄帝的守一思想,形成于尧舜(惟精惟一),经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而传至春秋。管子精修《三坟五典》得到了心传,他直指专一,是职业(专业)教育的先驱。自管子则三传天下,一传孔子,二传老子,三西传释迦牟尼,从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儒学、道学、佛学。后人出于政治和统治目的,把道学道教化,把佛学佛教化,同时也有人试图把儒学儒教化,只是他们没有找到合乎情理支撑点而已。佛道是出世学问,止于此。儒学是入世学问,自然传于弟子,按唐代韩愈所论心法之心传路径:孔子整理五经得到中华心法的心传,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至孟子心传失矣。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弟子是曾子,曾子弟子是子思,而孟子并非子思的弟子,自然没有得到心传。
作者月牙山人将从中华心法的起源、涵义、历史传承、历史价值影响、现代养生健康、成功创业模式以及中华心法的密码、正能量、教育哲学思想等几个方面进行有序解析,最后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哲学建设纲领。
约公元前500年,中华心法的心传得以三传,成长为儒学、道学、佛学,形成了三颗参天大树,形成了百家争鸣的世界文化鼎盛时期。到了公元零年左右,心传失传,距离现在两千年,人们看到的只是大树和森林,人们总希望从大树和森林中悟出天道。作者叹曰:祖先就把这个心传之密就放在中国、中华的名字之中,一个“中”字,其实只是大树的一粒原种子啊!同时先祖造字之时就涵盖了中的体用与行的寓意,这个中字的金文大篆体就是由一个0(体)和一个1(用)再加上一个飘带(行)组成!
这粒“”中”字原种子, 儒学叫她精一,是人生必需之学,讲的是仁义,说的是中庸;道学叫她贞一,讲的是自然规律,说的是无为(为一); 佛学叫她三昧(专于一境),讲的是慈悲,说的是不二。 他们讲的都是道的体,说的都是道之的用。公元零年至今两千年来,人们只看见诸子百家的森林大树,而没有注意种子的存在。月牙山人昭明灵觉,发现了这颗原种子,揭示了心传,并通过《心灯-中华心法》这本书向世人开释中华心法心传的原种子“中”字,全面解析”“零”和“一”的中华教育哲学。
让我们手捧这颗中华心传的原种子,怀着一颗虔诚、敬仰先王的心走进《心灯-中华心法》的心灵之旅……,用心思索阅读这本书,人生中的你将霍然开悟!
目 录
前 言 4
题序:心灯-中华心法 13
自序.大道惟一 18
第一章 中华心法的起源与涵义 22
第一节 黄帝内经的健康模式与自然科学 22
第二节 尧天舜日的社会共同繁荣模式 26
第三节 中华心法的命名与涵义 31
第二章 中华心法的历史传承与价值 36
第一节 中华心法的历史传承 36
第二节 中华心法对儒家文化及诸子百家的缔造 41
第三节 中华心法与世界宗教的核心文化 47
第三章 中华心法的现代意义和作用 54
第一节 中华心法的养生健康模式 54
第二节 中华心法的成功创业模式 58
第三节 雷锋精神与中庸思想 65
第四节 中华心法的应用—世界和平进步的砝码 71
第四章 中华心法与守中之道 78
第一节 谦卑的功夫(守中) 78
第二节 谦卑之体用(守中之法无我无为) 81
第五章 论一集成 86
第一节 大道归一 86
第二节 圣贤用一 89
第三节 用心识性(一性) 91
第四节 一术 94
第五节 得意说(得一) 97
第六节 说求(求一) 99
第七节 说博学(博一之学) 101
第八节 心脑功能(用心者一) 106
第九节 一学定律 110
第六章 中华心法密码0和1 116
第一节 人类与计算机代码0和1 116
第二节 零(0)是道体 119
第三节 一(1)是道用 121
第四节 中(01)之大用 125
第七章 中华心法的正能量 130
第一节 心境能量的科学研究 130
第二节 正能量的基础平台6S 136
第三节 正能量的健康平台运动 140
第三节 正能量的成长平台学习 144
第五节 心境正能量的九个重要台阶 148
第八章 中华心法自悟篇 163
第一节 罪己书(不中不一之罪) 163
第二节 山人用一之道 166
第三节 拳道股道一之道(万法归一) 169
第九章 中华心法的哲学观与思想教育 172
第一节 中华心法的哲学观与国家哲学 172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176
第三节 构建先进的中国哲学工程体系 181
第四节 语文是哲学思想的平台与载体 185
第五节 国家哲学立法与中华心法的思想教育 189
后记 存乎中,达于一 193
[惟一经]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