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办公室里探讨了一个话题:怎样教会孩子拒绝来自陌生人的诱惑。这个话题其实蛮沉重的,因为现在社会上存在了太多的不安全因素。
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瑞安黑眼睛慈善义工队的志愿者举办了“宝贝去哪了·防拐常识公益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用零食“诱拐”小朋友,测试小朋友的防骗能力。
“小朋友,我车里有好吃的棒棒糖,也有好玩的玩具,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拿呀?”令志愿者们意想不到的是,大部分小朋友竟然都会冲着“车里的东西”愿意跟陌生人走!
2013年6月21日,在日照一家幼儿园内,一场由民警和记者扮演的“坏叔叔”“坏阿姨”的诱拐实验中,不到半小时,零食、玩具、iPad轮番上阵后,十余名2岁至6岁的小朋友除一名外,皆被轻松“骗”走!
棒棒糖、气球、冰棍儿,这些在大人们眼里简直一文不值的东西,在“大灰狼”手里就成了诱拐“小红帽”的利器!新闻上经常能够看到哪里哪里有孩子失踪了,哪里哪里孩子被害了,而一个个花朵一般的生命竟然是被不值一提的小零食、小玩具引入绝境,想想真是让人心惊肉跳!
如何给年幼的孩子讲明白“拒绝”的道理,让孩子在诱惑面前坚守原则保护自己,成了千万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
曾经有家长提出,只要让孩子在物质条件上得到充分的满足,见多不怪,就不会被诱惑了。
可是又有家长担忧,那些零食明知道吃了对身体不好,真的能让孩子随意吃吗?而且,就算吃的方面可以尽量满足孩子,那还有玩手机游戏、新奇玩具、随意乱画等等许许多多诱惑,难道家长都能让孩子充分满足吗?那样的教养能把孩子引向何处呢?
对于孩子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但是孩子总要长大,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所以,给孩子把道理讲明白是很有必要的。
宝宝小时候是个可爱的馋妞妞,饼干糖果对她有着非凡的诱惑力。妈妈这边围追堵截把她的零食刚刚收走,她那里撒娇卖萌又翻出来,眼看着吃零食都要成为一种习惯了!妈妈赶紧想办法——妈妈给宝宝讲故事!
妈妈找来许多绘本,像《牙齿大街的新鲜事》《肚子里的火车站》《汉堡男孩》《弗朗西斯和面包抹果酱》……一本一本的故事读下来,宝宝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吃惊地说:“哇,原来吃零食有这么多坏处呀!”妈妈趁机说:“不仅是这样,有些东西本身就是垃圾制作的,你愿意吃垃圾吗?”宝宝不相信,妈妈就给她百度出来相关新闻图片,宝宝一看小脸都皱起来了:“不吃不吃,宝宝永远不吃垃圾食品!”这就对了!
后来,宝宝渐渐长大,绘本书也读了不少了,妈妈就给她讲更多的安全常识。可能由于妈妈是语文教师的原因吧,一般解决问题妈妈都尽量依靠阅读来进行——阅读生活也是一种阅读。
妈妈推荐宝宝看《今日说法》《健康之路》这些电视节目,因为这些栏目所讲的东西更有时效性,孩子也更容易理解。一个个案例病例看下来,宝宝受益匪浅。现在宝宝已经把准时收看这两个节目当成了一种习惯。
孩子的安全问题妈妈们从来不敢抱任何侥幸心理,但是现在这位妈妈很欣慰的是每当带孩子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宝宝会自己看商品的成分表,对身体有害的添加剂她记得比妈妈还清楚。
其实妈妈教给孩子的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态度——从失去的角度做选择。为什么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甚至成年人也会上当受骗呢?那是因为这些人看问题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能“得到”,却没考虑自己需要“付出”什么。就好比近期网上热议的“裸条”问题,如果没有自己的虚荣心贪图眼前的光鲜,会有后面的事故吗?
保护孩子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给孩子树立防范意识,培养他们鉴别、拒绝的能力。不要觉得孩子小、听不懂。孩子听不懂家长可以重复讲,但是不讲就是家长的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