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我也成了他

一个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创造价值,并能以此养活自己,就是职业化;如果能做得比大多数同行都好,那就是专业化。我的爷爷,就是这样一个专业化的手艺人。

爷爷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学了一门木匠手艺,做了一辈子木匠活儿。隔壁邻居也开了一间木工作坊,专门给人做寿材。每当那边传来叮叮当当、刺啦刺啦或者呼哧呼哧的响声——有的沉闷,有的尖利,有的悠长,有的短促——爷爷总能一下子说出来:邻居在用哪一种工具、处理多大的木料、干到了什么工序、做的又是寿材的哪一个部分……一开始我们都不信,就偷偷爬上房顶往隔壁看,结果回回都跟爷爷说的一模一样。后来这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大家先猜一轮,讨论一番,再爬上房顶揭晓答案。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专业化”在我心里有了实实在在的样子——那就是爷爷的样子,是他“隔墙识工”的那个形象。

我从小就想成为像他那样专业的人。这个念头影响了我考大学选专业,也让我一直没丢掉手艺人的那股踏实和勤恳。工作以后,每当遇到困难、觉得自己水平不够而沮丧的时候,总会想起爷爷那专业的样子。直到某一天,我发现自己也成了他。

有一次,我陪朋友开车去油田兜风。远处立着几座高高的井架。朋友兴奋地说:“快看,那么多钻机都在打井!”我只抬头扫了一眼,就告诉他哪些是在打井、哪些其实是在修井;打井的干到哪一步了,修井的大概在处理什么问题;新井大概多深,老井可能是哪里出了毛病……我还说,要是你在这儿的铁皮房里住上一阵,闭着眼睛听外面的动静,都能知道作业正不正常。朋友听得一愣一愣的,连连说我“太专业了”。我笑了笑说:“你在这儿熬上几年,也一样。”

回去的路上,我想起了爷爷。也正是在那一天,我真切地觉得:我成了他。

如果说专业化有模样,那一定不是胸前的大红花,而是手上厚厚的老茧,是经历风雨、遍尝辛苦之后的从容。

如果说专业化有传承,那一定不是什么口诀秘籍,而是脊背压弯仍然以身作则的身影,是一份用岁月和专注去接力的责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想写写我的父亲,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写。 我很早很早以前就想写,但是总是不能无法难以不肯下笔,下不去笔,我对父亲的感...
    普雅也是花阅读 2,747评论 5 21
  • 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又和许多人一样,为了求学与工作,努力走出了农村。说起对家乡的记忆,更多的是老宅门前那口...
    Vivian居阅读 481评论 0 5
  • 课程引言 混沌创新学院的同学们大家好,上节课我们看了很多艺术的案例和故事。这节课我们开启进入到《匠心之作》这门课。...
    天悦刘洋阅读 1,292评论 0 1
  • 我小的时候,还是很小的时候,当我还住在潮湿的一室一厅, 隔壁是一口大天井,类似祠堂的居住环境的时候,有一...
    豌豌in阅读 159评论 0 0
  • 作者:春笋 回不去的故乡(三十六) 今天是周末,我还在家里懒床,手机一阵震动,打开短信一看,原来是哥哥的孙...
    艳子微时光阅读 71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