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分享人,谢琳。
当我刚开始看到书名时,我以为这是一本,怎么教我们分配我们的时间,如何让我们的时间,达到最佳利用的书。
可是在阅读说明里,作者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本书主张时间不可管理,一切都靠积累。并且他主张一个人必须在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才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否则它就是敌人。
它里面要表达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成长比成功更重,成长的道路,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积累。歌德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人都想成功,但是没有人想要成长。所以我觉得积累是本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本书还有一个特点,在版面设定上,他都有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不同于其他的书,它每一页都留有空白,这样就方便我们做记录。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的插画,插图非常有特色。并且能够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就比如,第一幅插图,就是一白一黑两个人站在地球之上,然后陪配有这样一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看到这一句话我就引发了共鸣,原来我并不孤独。其实要管理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如何节省时间,如何合理安排与利用时间。
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其实也是我比较有疑问的地方就是为什么目录里面开头的并不是第1章,而是取名为第0章呢?
书本一共分为8章,我觉得前面几章,尤其是前三章以及后面的第7章第8章都还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中间的几章确实比较难懂,比较深奥。
在看完了整本书之后,我又翻到书本的封面第1页,有一个迷宫图,起点是运用心智,终点是获得解放。我也试着去走了走迷宫,中间有两次小的失误,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次性通过了吧。其实这就是作者所谓的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对于这句话,我所理解的就是通过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让自己的心灵获得自由。
那么什么是心智呢?作者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然后,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我会问自己,我的心智开启了吗?如果是以前,我的回答肯定是没有开启。但是在读了这几本书以及在师父的引导下,我觉得我的心智应该是处于正在开启的阶段。
在第1章的《醒悟》里作者讲到自己的案例时,通过10元怎么变成100万,然后学习计算机到后面的学习统计学,然后又从学习销售到最后成为老师,他说,这些看上去并无关联,实际上之前所做的往往会在日后显出巨大的作用来。这一点其实我们在之前的读书分享里提到过,比如师父的心理咨询师啊,普通话测试员等资格带给他的益处。
第2章名为现实,我觉得是名符其实的,因为里面的内容确实说的很扎心。比如作者说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现实确实如此。再比如作者认为,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所以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还有一点就是他说交换才是硬道理,比如,他说,再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转瞬间会让你脚踏实地。读到这里的话,我就想到我今年要我要什么呢?我要考长沙,我有什么呢?我发现我的笔试和面试各方面的素质都有待加强,然后那么从这里我就知道我应该一步一步的从做题呀,听课等方面脚踏实地的去落实。
除了积累,我觉得还有一个就是记录,也是本书讲到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后他所提到的一个事件日志,也就是除了自己经历的事情之外一概不记,而且尽量不记感想,不去感受,只记录事件本身,我觉得这个应该对我们也比较有用处,可以学着做一做。还有一个就是记录开销,这个开销并不是指我们日常所花费的钱去了哪里,而是指我们日常的时间用在了哪里。然后我就跟着作者的思路做了第1组练习,然后就回忆昨日所做之事。基本上我还是把整天的内容全部回忆出来了,但是在做第2组练习的时候我就遇到了困难,他要回忆并记录上个星期做的事,以及上个月上个季度甚至是过去一年所做的事情。第3组练习就是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然后也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了多少时间。每天总有那么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事情来到,所以每天给时间做一个,制定一个预算,我觉得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第7章应用里面,他又说到了人脉。我比较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就是打造自己,就相当于打造自己的人脉,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专心打造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在这里作者也说到一个优秀而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引来其他很多优秀而有价值的人主动为其提供帮助,而这时候的帮助往往是无私的。那些品质磨练到一定程度境界或达到一定层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图报,所以读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我们的师父,他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无私的人。
在第七小节自卑里面,他又讲到了一个愿望中的自己,一个感觉中的自己,和一个真实的自己,这几种状态。我觉得他说的非常的深刻。然后我也列举了一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其他还有很多很扎心的地方,比如她说到十一小节《节奏》的时候,很多人去健身房交年费,其实只不过是在表达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我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我觉得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阅读的事情确实是值得慢慢去做,并且坚持做下去,做很久很久的一个事。
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情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其实这个观点和我们之前读到的优秀到不误,不被忽视这本书是共通的,我觉得,也就是作者说的打造自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还有深有同感的一点是第7章的第13小节里面说的一个自利性偏差,确实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成功了,我们很有可能就把原因归功于自己,而当这件事情失败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将更多的理由借口归于别人。
最后第8章积累,我是读的特别顺畅的一节,他里面讲到一个不要怕麻烦,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之前就是一个非常怕麻烦别人的人,然后自己在某一方面觉得这件事情很麻烦的话,确实我也不太想做。但是读完了这一节之后,这一章节之后,我决心我一定,不要怕麻烦。
最后部分的附录里面,选择了朱敏和俞敏洪的两个人的一个推荐序言。朱敏认为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而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很有可能就是最能坚持的。俞敏洪则告诉我们,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所以他觉得,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所以我也相信,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哪怕道路再曲折,也终将能够走到我们心中的目的地,而我们现在做的,这一件阅读的事,这就是一个大的对的方向。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在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一步一步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