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德行应该是什么?如何完成德性?针对这些问题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必须遵从自然。斯多葛学者们认为,人的理性来自于自然的逻格斯,正确按照理性的生活就是自然的生活,因此德性就是依照理性而生活,学会从容而愉快的接受发生的所有事情,善就是“理性存在作为理性存在的自然完成”。
在他们看来,自由并不是人们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认识到命运法则之后心灵的无烦恼,这就是斯多葛式的冷静。
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在古罗马那个纷乱而又充满暴力的时代,人生痛苦往往不期而至,人们无力改变世界,往往只能选择退回到自己的内心,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成为获得自我安慰的自然选择。
具有目的手段。就具体的德性而言,斯多亚学派认为德性有主次之分,首要的德性有:智慧,勇敢,正义,节制,成熟的德性有宽容、自制、忍耐、精明、慎重。
有的善是目的,有的是手段,有的善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结交朋友及从他那里得到的益处是手段之善,而信任、高尚、自由、勤奋、欢快以及各种有德性的行为,都是目的之善。
然而,德性既是手段之善又是目的,德性自身就是完整的目的,但就其可以产生幸福而言也是手段,真善美应该是统一的,完美的善就是美的,它符合自然所寻求的完美比例,只有懂得宇宙理性而有智慧的人,才是善良和美丽的。
首要把握态度。斯多葛学派将人的行为和宇宙法则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人的本性就是宇宙本性的一部分,德性生活的基础就是按照自然而生活,“有德性的生活等于依据自然的实际过程中的经验而生活”。譬如,自我保护就是由自然所引导的。
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事物的自然进程,但能够控制自己对于事物的态度,“德性是一种和谐的性情”,比如,当理解死亡来临的必然性时,有智慧的人可以像苏格拉底那样从容的面对死亡。
在有智慧的人看了除了恐惧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所以斯多葛学者给人的感觉是冷静、从容、坚定,拥有强大自控能力。
但是,这样的论证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他们并不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自然秩序决定了,生活为什么不决定我们的生活态度呢?这种论证中,自然秩序非常玄妙,很难充分认识和理解,如同道和禅。
我的朋友,哲学是一种工具,不能期望它解决所有问题。“关键问题是改造世界”,人需要实践中加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忽略疾病死亡。你一定会想到,如果面对生活的苦难每个人都平均分享,它就不会要求我的态度了。如果追求平均值,绝大多数人会高高兴兴拿走自己那份幸福。
斯多葛哲学家认为,聪明的人并不要求改变命运,而是控制自己激情、忧郁,激情忧郁都是对事物进程的不恰当的反应,有德行的人甚至可以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时候找到善,无论生存健康享乐和富有,还是死亡疾病,痛苦和贫穷,都不能影响有智慧的人的幸福。
我的朋友,你会想控制激情、忧郁,面对疾病和死亡无动于衷?
山下英子说过:
“悲伤就是爱。失去某物的悲伤、失去某人的悲伤、失去回忆的悲伤,因为对这些物品、这些人、这些回忆充满了爱,所以失去的时候才觉得悲伤。如果不想受伤就不要去爱,但是这样的人生该多么无趣啊,如此活着是多么乏味啊。用力去爱、彻底悲伤,才能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
她的选择和斯多葛哲学的观点相违背。人都有自己认知,应该对生活美好充分向往。为了不失去而放弃得到,这是很多宗教的指导思想,对于现在人并不适用。
伊壁鸠鲁的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心灵无烦恼,斯多葛学派那里,即使身体有痛苦,只要有恰当的态度,也可以达到心灵无烦恼的幸福。
身体健康之类的事情是受欢迎的,但并不直接就是善和有德性的,人有德性,幸福才有了保证,因此斯多葛学派走向了禁欲主义。
当代人如选择第一德行智慧,相信他会选择平衡的生活,而不是放弃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