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1
13日,我们病房里的三个小朋友前后动了手术,一个小男孩4岁,左胳膊骨折;一个小女孩不到三岁,二次手术取钢板;另一个就是我家娃,7岁,左胳膊骨折兼神经损伤。小男孩和我家娃两人都下了三根钢钉,只是小男孩的病情稍轻。
手术当晚,因为都用了止疼泵,浑身痒,孩子们也不太能讲清楚哪个部位痒,父母们也因为心疼胡乱挠,效果一般,总是不能给孩子们止痒,孩子就会此起彼伏的哭闹,甚至于抱怨妈妈的不会挠痒痒,以及不理解自己到底是哪个部位痒…
我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还好我家娃比较能忍,也稍大一些,每次抓痒,我会告诉他这个是鼻尖,那个是鼻梁,这里是鼻翼…虽然孩子们平常对身体部位比较了解,可是遇到痒痒,也是精确到很小的部位…有时候,儿子也会说:“妈妈,你好好挠…”
我跟儿子像做游戏一样度过了第一晚的痒痒关。
而小男孩就没有那么幸运,半夜孩子哭闹说痒痒,妈妈挠了两下,没有挠对位置,小男孩忍受不了那种难以忍耐的痒,放声大哭,妈妈生气地说:“你再哭,再哭我走了…”说罢,起身走出门外,留下小男孩儿边哭边喊妈妈…过了五分钟,妈妈走进门说:“还哭不?再哭我就不回来了!…”小男孩抽搐着,不敢再大声哭闹。
这几天,每每小男孩哭闹,不肯做妈妈要求的事儿时,妈妈总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去叫医生了”“我走了”“我不要你了”“让医生来给你打针”…
在医院里,孩子们每次看到医生、护士都很害怕,总是不太配合治疗,妈妈们见状又会说“再不配合,我就走了”…
我真的很想说:妈妈们,是谁造成了这样的状况?你们考虑过孩子吗?他们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要忍受来自身体的疼痛,还要适应陌生的环境…这个时候,身边还有一个不断把自己往外推的父母!他们是多么的无助?
2
无独有尔,隔床的小女孩,老老实实的躺在床上,从早到晚抱着手机,看到护士从身边走过,就会发出惊恐的哭声,每每听到,内心总是满满的于心不忍。
昨天,小女孩不知为何哭,妈妈说:“我走了,我不要你了…”起身想要出门,小女孩哭着说“妈妈,妈妈…”妈妈又折身返回,说:“还哭吗?再哭,我下次不回来了!”
我忍不住说:“她是你的孩子,她最爱你,她哭的时候你可以抱抱她,你走了,她会很没有安全感!”妈妈扭头笑笑不说话,下次,依旧如此。
3
我想,妈妈们,你们真的会走吗?会一去不回头,不管自己的孩子?
显然不会,那是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我想无非是让孩子害怕!从而停止哭闹,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这样的行为和话语,不仅仅伤害了孩子对你们的爱以及信任,更是给孩子了很多不安全感。
宝贝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是他唯一爱的人,也是他唯一信赖的人,可是你会爱孩子吗?
孩子就应该是一个机器人,没有负面情绪吗?没有自己的要求?
在父母的恐吓、威胁中长大的孩子,只会对自己和身边的人没有安全感,而且也不能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不想让孩子哭?你想过吗?其实每次孩子哭,最害怕的是你自己,怕丢人,自己很无助,没办法解决!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被禁止哭闹,被不允许有情绪,而孩子的哭闹,正是对应了我们内心的那个受伤的小孩儿!
下次,就让孩子哭吧,接受他,也接受自己内心无助的受伤的小孩儿,让孩子疗愈我们受伤的心灵!珍惜每一次孩子的哭闹,没有哪个人会像孩子一样,一再给你机会,让你不断疗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