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八月半 ,蚊子嘴快如钻 。虽已入秋 但是蚊子仍然困扰着大家 ,不想打死它 又不想使用市面上的毒蚊香 ,有没有其它办法 ,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古人 。
古代驱蚊最普遍的做法是烟熏法,东南亚国家燃点制干的柠檬香茅熏屋,而澳洲的土著则用当地特产尤加利。
古印度将传统草药苦楝叶晒乾后焚烧,作为薰香以驱蚊。
常被中国古人用来焚烧驱蚊的植物,就是很早用于“辟疫”的菊科植物艾草,诗人陆游在《熏蚊效宛陵先生体》写道:
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
诗中描述用扇子无法彻底驱蚊,只好“燔艾”,就是燃烧艾草来驱蚊。
除了熏燃艾草,在宋代已经有了专门驱蚊的“蚊香”,宋代笔记《格物粗谈》中记载:
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
这算是较早的蚊香,其形态为有芯的棒香 。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有专门制作蚊香的作坊,宋人制作的蚊香被叫做“蚊烟”。
宋人华岳有诗《苦蚊》:“四壁人声绝,榻下蚊烟灭”, 陈藻《乐轩集》中有“野店蚊烟接,官途松吹长”。
可见,蚊烟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日用品。
宋时制作蚊香的主要材料是艾草、雄黄和浮萍,到明清时期蚊香的材料不断增加,开始使用香药阿魏、羌活、川芎、樟脑等。
明代蚊香的样式也多了起来,有印香蚊香、丸香蚊香、涂抹的蚊香粉。明代大型方书《普济方》记载了很多驱蚊虫的偏方。
薰蚊子方:香附子、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五钱,右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之。恐樟脑难打,临用时略焙令燥。
治蚊虫方:浮萍、厚朴、羌活、川芎(各等分) 右为末,作香篆烧。其蚊远去。
驱蚊蚋壁虱方:苍术(一斤),木鳖子、雄黄(各二两半)上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床下烧一丸,或于蚊多之处当门烧之,熏落如面净尽。
辟蚊方诗曰:木鳖川芎分两停,雄黄减半始为精。炼蜜为丸如皂大,一夜齁直到天明。于香炉文武火烧,仍辟恶虫。
除了像焚香一样熏燃的驱蚊方
《医心书》中还记载有涂抹的避蚊粉
避蚊粉方∶桂屑(桂树枝的碎屑)、苦楝叶屑、菖蒲,以一升和一斗粉中,以粉身则避蚊。
至于蚊香的味道,不是很好闻。《湖雅》卷八“造酿之属”记载用浮萍及鳝鳖等骨末制作的蚊香,“每焚一条,可彻夜无蚊,唯气息甚恶”,加入香药的方子味道有所改善,但还是不怎么讨人喜。
如果对气味有偏好的话
可以选择芳香开窍的香囊
香囊中的芳香药物,含有挥发油,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挥发出蚊虫不喜欢的味道,从而起到驱蚊虫效果。
制作简单的中草药驱蚊包可以用八种常见的香药:
艾叶20克、白芷15克、青蒿15克、陈皮10克、石菖蒲15克、藿香10克、薄荷10克、丁香5克,将以上香药混合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好装入香囊内。
温馨提示:药材切得愈碎或是磨粉,效果越佳,气味浓厚、发散得快,使用时间也变短,一旦油气挥发殆尽,就要重新放进草药了哟!
见于170814香事無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