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登高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11期“冬”主题活动。

    我还是第一次坐公交去元山,以前骑摩托车、小车、自行车都去过,路上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的路程不等。尽管昨天晚上做足了功课,提前找好了公交站台,可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唯恐错过。因为百度地图上的班次,交通APP上的时刻表,还有站台上的安排表,都不尽相同。虽说是公交车,可一天只有四趟,错过这趟七点的,那第二趟可能要到两个小时以后。

    冬日的站台上,乘客缩着脖子朝前方张望,站台有十多条线路,这个时段是发车的高峰。几名老年人,和我一样背着双肩包,估计也是到元山风景区去的。公交车陆陆续续驶过来,穿着校服的学生们,结束了一周的苦读,周末早上就急急地一个个往家赶。终于二零八路过来了,我悬着的心这才放稳了下来。两个站过去,四十几号座的车厢里就拥挤热闹了起来。乘客大部分是熟人,应该都是经常在这条线路上来去的,叽叽喳喳的,烟火气十足。

    “你知道吗?那个豆腐社有免费鸡蛋领呢。”

    “就是大路口那里?”

    “是啊,一次性领十二个哩。不用你买什么就能领。”

    “那真不错,我礼拜一就去看看。”

    我坐在最后一排靠窗,心想着这个位置,给老弱病残让座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想起小区楼下挤得踏踏实实互不答理的小汽车,坐着这一元坐到底的公交,真的是两个世界两种滋味。

    车子开出了熙攘的城市,明媚的阳光出来了,我的心情也慢慢舒展开来了。进山路过一家纯净水公司,年轻的职员下车了,我抬手看了看时间,七点五十。看到人家在赶通勤,我又忽然感到自己很幸福,这种放松的感觉,与在南宁、杭州、上海旅游大巴上,没有什么不一样。

    四十多分钟很快过去,终点站元山风景区到了。我跟着下了车,有一伙老年人在前面,背了包拿了根棍子。我赶上去:“请问回去的车子几点?”

    “十一点。”

    “下午呢?”

    “下午?我们上午就回去了。下午最晚一趟四点钟。”

    元山是四A级森林公园风景区,也不知道怎么评的,印象里没有什么景点,为了收费,山门呈扇形建设了两排房子,售票厅、洗手间,还有一些房子不晓得用处,冷冷清清。蛮好,本地人不收费。

    进了山门,一股阴湿的冷气迅速罩住了我,我回头对着一位身着浅棕色夹克的老人说:“这里的温度起码比市区要低五六度吧。”

    “应该没这么多。”老人腰板挺直,脸上的皱纹深刻,神色灰暗。

    “哦。我是第一次过来。你们经常来吗吧。”

    这时,后面一位红色冲锋衣老者凑了过来。

    “是的,我们每周都要来的,已经几年了。来回两块钱,中午就回家,方便得很。”红衣老者满面光滑,散发出来健谈爽快的气息。

    前面横着一幢古旧的山门,说是门,其实就是三根石料柱子,青苔斑斑岁月留痕,下面标注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实物。脚下有条“御修道”,据说是北宋贵妃遍访名医不得,竟在这里治好天花,获皇帝御赐得名。我们沿着柏油马路向上,旁边深壑,如峡似谷,树阴郁日,山石叠过,溪水相激,响声朗脆。一株繁茂的香樟树,从几人腰身粗直径的根部出发,曲里拐突的枝桠足足有六七个兄弟,再往上又分出无穷尽的子子孙孙,撑开一把绿盈盈的大伞,笑眯眯地立在身旁,这一立,就跨越了几百年。


    弯过宋代石拱桥,浅棕老者指着夹道的黑褐色木植,“这些还过两个月就要开花了。”

    “是桃花么?”

    “梅花。”

    哦,凌寒独自开的那位。转身望去,后面跟上七八人,都是这趟公交客,都是逾半人生,有说有笑,手里拄着棍子,戛戛敲地的声音,在安静的山谷里尤为充耳。

    来时想象自己独来独往,在山间留连遐想,真正进来,四周静谧异常,林深幽暗,不由得心头一紧,遂放弃自己享受浪漫的念头,决定和他们一起上山。

    一行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山脚。这边叫无极峰,海拔有五百多米。从下往上望过去,花岗岩石阶一路往上铺了过去,两旁郁郁葱葱的竹林和马尾松,枫香树的红叶缀在这漫天的绿色里,非常显眼。我们拾阶而上。有位老人拄了两根拐棍,棍底下还套了胶皮,两手用力,一步一步往上。常来的登山客和我这样的生手一下就区分出来了,不一会,我两条腿肌肉就收紧了,呼吸加促,全身发热,我跟浅棕老者,和另一位中年女性落在了后面,索性边聊边上。


    老者头戴一顶帆布浅棕色帽子,背着深蓝色双肩包,身上已经脱掉了外套,只穿了一件蓝格子衬衫,捏进瘦削腰身的皮带里,显得尤为精神,“您老身体真不错。请问您有多大年纪?”

    “你猜猜看。”老人在石阶旁停下,笑容满面地瞅着我,在山门前碰见时的冷峻面庞一下子温润了起来。

    我从头到脚看了下,眼光停留在他满脸沟壑上面,脱口而出:

    “我猜您有六十五岁吧?”

    “哈哈哈!一九四三年的。”

    “八十二岁了!”我吃惊地重新打量,匀称的身材,炯炯的眼神。

    “真不敢相信,我父亲也八十二了,你看起来比他可年轻多了。他有高血压又是肺病,刚脑梗出院,每天十来种药候着。”我眼前掠过了老父亲中风后一瘸一瘸的样子。

    “我没有什么基础病,身体确实不错。”老人骄傲地说。

    后面那位女士也惊叫起来,

    “八十多岁上山,脸不红气不喘,还不用拐杖,看您那硬朗的腰板,矫健的步伐,可真叫人羡慕啊!”

    “您有什么养生秘诀么?”我趁机取经。

    “注意饮食、心态、锻炼三点。我坚持肌肉训练,年岁大了肌肉流失快,爬山也有四五年了。”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你也快五十了吧?按理说,从现在就要注意了。”

    “四十八岁。”

    我想到自己的长跑,心里觉得以后一定也要像他一样有生活质量。

    “我在三十岁就戒酒了。烟现在还抽着,每天半包,我抽烟是“假抽”,烟不吸进肺里的。不过还是要想办法戒掉的。”老人半是对我说半是对自己告诫道。我又联想起老父亲那乌黑失去弹性的肺泡来。

    我们休息了一会,继续往上,来到了山腰,眼光拨开茂密的树丛,远处对面的山上,阳光灿烂,明艳动人。而我们这边,竹荫遮日,根根修长的竹节,均匀的节距间泛白的节缝,间或一根根枯败的竹子横倒在路旁,好像突然中风倒下的老人,无可奈何地离去。


    就这样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也不追也不赶。有时遇到陡梯,目测有七十五度了,触摸到心跳加速的声响,然后围着山体绕过缓坡,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数着。再往前走,路旁立一牌子“乌龟洞”,说是洞,其实是块巨大的山石压着,下面悬空隔出一个洞来,四周是用青砖围着。这时我们和走在前面的人群会聚了,有位高身脚健的中年女人正介绍:

    “你们知道么?这里曾经有一个姓张的在这里修炼哩。他退休前是个官,退休后一个人在这个洞里生活了四五年,好像是为了求孙子,就是我们村的。”

    “有这种事?这个环境怎么生活?”我很好奇,走过去探身一看,大石头下面的洞里,用水泥抹平了,不过只有五六平方,我眼前瞬间浮现出一位烛泪中枯坐,冥思苦想的老人样貌。抖音里寸土寸金的香港打工人那些小屋子,值当几百万港币,紧紧凑凑的收纳,看起来比这个洞也大不了多少。看起来,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可以足够狭小,而且也不并影响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离顶峰还有二三十米的路,前面到达的人群兴奋声已然能听到,不急不急,我和老者坐在石凳上休憩,冬日的暖阳覆盖在脊背上,温暖而轻柔。

    “您是本地人吗?”身上已热,交流亦深入起来。

    “不是,邻县张铺镇的。”

    “那您怎么过来的呢?”

    “我是河西大学毕业的,学工的。毕业后分到省外贸,又到化工厂设备科,后来调到粮油公司,临退休公司又被兼并,到那时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也就随遇而安了。”

    “真不容易,那年代的大学生真的很少呢?我姑姑跟您一般年纪,在湖南上大学,现在定居在武汉。”

    “唉,我们那年月,是受饥挨饿过来的…都过去了。”老人爽朗一笑,站了起来,

    “走,登顶去!”

    山顶上没多大面积,一个凉亭,一块蓝底白字招牌“无极峰”,旁边立着块绿色牌子,写了紧急联系人和电话救援电话。先前到的几位老人正在照合影,他们是一个登山小组,我知趣地一个人临高眺望。蓝色天际下逐渐泛白直到起伏的山顶,远处立着一群巨大的风力发电叶扇。明亮的阳光下,清晰的山峦披着纵向褶皱,阴影和光照分明,不由得联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山峦一直延伸进蜿蜒曲折的大河,河水碧绿碧绿,大蛇一般在十几个方锥形的绿色小山尖穿来绕去,山脚下星星点点洒着一些村落。站在这里,有点一览众山小的味道;住在这里,又会有只缘生在此山中的感觉。


    下山了。拐棍落在石阶清脆的声音,回绕在阴翳的山林里,偶尔有调皮的阳光钻了进来,好奇地目送我们一行人往下移动。我前面有个中年人,拄着根木棍,侧着身子,一下一下别着双腿往下挪,他说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对膝盖的冲击。膝盖的痛苦,我暂且没有感觉,不过一步步往下,我的脚趾确实有要穿透鞋子的想法。奇怪,下山的石阶上铺满了落叶,记起上山时没有多少落叶,也许是朝阳朝阴两边植物不同的原因吧。只见各种椭圆、长尖、菱形、针形,灰色、黄色、褐色、棕色、黑色、土黄色的叶片,皱皱巴巴,像一张张满面纹路的老脸,有点不情不愿,还有些安逸地躺平在冰冷的石阶和土堆上,脚踩上去发出吃吃吃、沙沙沙的声音,蛮舒服的。路过一些泥土断层,粗的、细的,遒劲的、老态龙钟的树根裸露出来,一圈一圈挽出来扎进去,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年。在这里我忽然感觉有深呼吸的念头,微风呼出去吸进来,感受到肺叶的一张一阖,肺泡、毛细血管、皮肤、骨骼、毛发都随之轻柔地张开了。

    转下山来,前面一条薄薄的青砖铺就的小路,砖只有三四公分厚,斜斜地一块压着一块,在上面顽强地生长着一抹抹绿,这些青苔,在光滑的花岗岩上是无法生存的,但是在这些青砖缝隙里,却吸取到了足够的养分和水渍,再衬以斑驳的光影,十分欢喜地长着。再走过去又是水泥铺框架子圈起的小径,每个框架子外面是正八边形,里面正方形的是泥土,已经看不到枯燥的泥土了。那成了镶花边的刺绣,厚厚的青苔绿底,上面密密麻麻地缀着肥肥的、紫色的红色的黄金色墨绿色的小叶子,一堆叠着一堆,霎是美丽而精致。


    这里是个四周环山的谷底,山下有小湖,所以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都涌进了这里面,湖水波光粼粼,一层一层绿浪里,点缀着亮晶晶的珠子星子,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湖边倚靠一棵枫香树,红彤彤、黄扑扑的叶子,在满山绿野中异常醒目,年轻的道童在树下匆匆经过,深藏青色道帽下白嫩嫩的脸颊,身上深藏青色的短装道袍,做工精细质地细腻。

    这身“工服”,也许会是个事业编制吧?不知怎的,我就突地回转到了这个庸俗的世界来了。

    坐在仍旧喳喳喳嘈杂的公交车上,我看看手机,早上七点出发,十二点就可以到家了。一个上午,领略过山顶的风光,又探看了方寸之地的精致,此外还穿越了几个轮回,的确很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44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3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76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1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82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6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5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9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4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周的星期三,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但是妈妈说过几天就是雨雪天气了,就不能去户外玩了。我们赶紧抓住太阳的...
    爱偷懒的多多阅读 121评论 0 0
  • 千山香损望红瓷,梅绽枯黄点秃枝。 晴日冷晖裘缝起,酌情徒手笔边驰。 骚人古往闻天下,墨客今朝唱韵诗。 圆梦犹殇前路...
    季长鸣阅读 377评论 0 0
  • 俯看四下郁葱葱,树影婆娑舞意浓。 若非寒来惹惊颤,总觉绿野与夏同。
    一介庶民阅读 841评论 2 9
  • 趣得江城登望处, 谁能看破是无明。 萧繁万物循时序, 德业几人守恕诚。 广厦闲安难觉好, 慈悲善良易多情。 君今向...
    慕愚堂阅读 998评论 16 60
  • 登高凌绝顶, 积雪远山明。 村落炊烟起, 天寒渭水清。
    山坳望月阅读 217评论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