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期中考试,小玄子回到家特高兴地告诉我,“老妈,你看,我语文考了全班第一名!” 他那种由衷的快乐、自豪感,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好像看到某种动能在他身上闪过。
当我看了他的试卷,特别委婉地提出,可不可以今后把字写好点时,他都乐于配合。
我想,他应该开始进入到某种良性的自我驱动中了,老母亲有点由衷的欣慰。
五年前的他与我
一年级时,因为在上课赤脚乱跑,被安排在讲台的两旁,还乱写乱画……当老师约谈时,我还要安慰一下熊老师:别担心,我慢慢来。
二年级时,问他要不要竞选班干部,“我干嘛要去啊,管别人,多累啊……”
三年级时,放弃了学习两年的画画,自己嗨……
四年级时,作业经常晚上做不完,要第二天早上起来做。一写作文就头疼、害怕,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有一句话形容:虽然看过很多书,依然写不好作文……
五年级时,我开始放弃他考一中的念头,也不关注他的成绩,只有要求 ,“是不是可以当天能完成作业?” 周末洗碗、洗澡之后洗好自己的内裤。
我和天底下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读了很多育儿书,上了很多成长营,结果是,我总感觉他达不到我的要求,曾经一度关系还有些紧张。 虽然得过一些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学习也一直是A,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他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缺乏一种自驱力。如果他不能从自己理解的世界里,寻找到“我想要做”的动力,那么一些看起来的优秀,也会在某一天崩塌。
我的改变:尊重、陪伴、正面认可
我曾和勇哥交流过, 她是亲子教育的专家,有两个女儿。
我们家长在对孩子的问题上,很容易本末倒置,就是特别重视成绩,而忽略人格等方面的培养。重视成绩其实并没有错,因为成绩是能力的体现之一,但如果一味关注成绩就会出问题。
小玄子曾对我说过,“你们大人就只知道成绩。”
我自认为是比较民主的家长,但是当我看了《稀缺》、听了《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自驱型成长》等书籍后,我发现自己一直也在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
于他漫长的人生而言,小学是多么短的历程,他未来要面对初中、高中、大学、社会、职场、中年、家庭……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不是分数那么简单。
看事情的角度、好的习惯、逻辑、判断力、 健康、同理心、尊重、学习力、受挫反弹力……
其实我们活到中年也逐渐明白,人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事情,有好有坏,有成功有失败,是经历与很多综合的因素,让我们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那作为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是什么呢?
就我目前的理解来看,劳动、感恩的心、好的习惯、自信等。
所以,今年进入五年级,我特别跟他说了,“不管你考怎样的成绩,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考的不好,不要说自己粗心,自己原本会做这样的话。发现错题你应该高兴,因为说明我们找到了没有掌握的漏网之鱼。”
今年来,每周末洗碗、吃饭时盛饭端菜、洗完澡洗自己的内裤、周末或特殊日子给老人们打电话问候……大概就是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关于作业,以前周末要催好多次,“你要写作业啦,你怎么还不写作业?你要拖拉多久?”
现在他但凡有点进步,我就表扬肯定,有一次他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我狠命肯定他会妥善安排自己的事情,最近大部分的作业都在学校完成了,周末也不要我催促。
他的字依然很丑,只是我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因为他获得了好成绩的那种喜悦,让他自己有了想要变得更好的自我驱动力,所以其他方面,他似乎都在自我调整中,我的作用只是适时地引导即可。
陪孩子打一场胜战,这个想法最初是来自曾经服务过的公司“旅划算”,那时候我们做浏阳的抢购市场,当时公司总部提出一个理念,“陪每个团队打一场胜仗!” 我也是在公司的精心辅导下,鼓励之下,创造了一些销售的成绩!
如果说我们成年人,都需要来自团队或者身边人的鼓励和扶持,那么作为孩子,他们更需要我们家长的陪伴、支持、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管活泼开朗、还是内向少语,我们需要通过学习,用正确的方法陪伴他们,让他们在任何一件小事情里,去慢慢获得一种成就感,“我原来可以做到。”继而衍生出更多的来自自我的力量,在未来,与这个世界融洽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