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量的青壮力进入了城市,农村渐渐被边缘化,成了老人儿童妇女的留守地了。
先来看看一个农村孩子的成长之路。
从上小学开始,有三种分叉。一是稍微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孩子会去全封闭式的私立学校。二是部分孩子会跟随打工的父母一起进了城,从小就生活在城里。三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上了公立学校。
现在农村的学校老师比学生多。有的学校小学1到6年级,一共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年纪甚至断茬了,都接不上了。因此,大量的农村学校被撤点并校,把孩子和老师集中起来。尽管农村有免费的早餐,但依然留不住孩子。
这种情况下,老师教的越来越没劲。好学生都走了,留下来没人管的家长放养的,也确实有部分学生就是所谓的笨笨笨,当然考不出什么好成绩,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少,民办私立院校越来越红火。每年各省的重点高中,还不断的在农村挖尖子生,挖优质生。真的是把老弱病残都留给农村了,把包袱留给农村了。
到初中时这种情况依然存在。全镇的初中生几乎都被集中在镇上的学校。众多的学生选择去上私立学校或者跟随父母在打工的城市上学。全镇就一所初中,而且学生数量不断的减少,显出一种秃废的景象。每次路过镇上的初中都看到一种破败的样子,没有以前那种学生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热闹,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景象。
到高中时一部分学生就选择去打工就业了,大部分学生还是继续选择读书,有上职业类学校的,有上职高的。上职业类院校的农村学生占了大多数比例,学个手艺,好谋生。
高中毕业时只有少部分孩子考上了大学,绝大数孩子都去就业或者选择上职业类院校。好多学生到了高三根本就不参加高考,好多提前录取的职业类院校早早就把学生挖走了。各省的职业类院校90%以上都是农村生源,城里很少有人把孩子送到这里,哪怕花钱上个三本呢,也不上这类学校。不管哪一类学生毕业后都不会回到农村了。他们都选择留在大城市,在城市里面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