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大家跟我一起21天练习演讲,今天是第16天。明天就是中秋啦,今天我们来尝试朗诵一首关于中秋的诗词。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体裁:词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业: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诗。
PS:怎么一边加伴奏一边读?
1.微信收藏
首先打开自己的伴奏音乐播放,用收藏录语音,音乐会自动停止,这时候,你再把音乐打开一次,就好啦,这样就能带着音乐进行朗读。
2.喜马拉雅
上面有一个伴奏小按钮以及添加文本的按钮。你们添加好文本,再添加好伴奏就可以了,打开就能录好啦!
大家多试几次,就能熟练操作啦!
下面的这个链接呢,是一个《明月几时有》朗诵的视频,大家可以听一下。
http://m.iqiyi.com/w_19rv9lep79.html
@所有人
诗词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文学作品形式,也是中华文学的瑰宝。诗词最早起始于民间歌谣,所以诗词又具有韵律之美。今天打卡作业练习——朗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大家应同样按打卡练习一贯的要求,认真投入,精心准备,真情呈现。所以首先大家对朗诵的目的和意义要有基本的认识,朗诵是什么:一是对作品的解读,解读作品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美,韵律之美。二是对作者的解读,解读作者想通过诗(词)抒发什么样的情感或思想。三是对自己的解读,解读你自己想通过朗诵这首词表达或传递什么样的心境。常言道,文以载道。所以朗诵之前大家尽可能对诗(词)做到充分了解。
就今天的练习作业,应海燕和阿真在字词语音和情感把握上都比较得体。主要的不足是:通篇节奏过于平缓和一致。如何通过朗诵准确表达(或解读)作品,应适当注意语调语速的轻重缓急。简单提示一下本词的几个点,如“高处不胜寒”、“此事古难全”、“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及“千里共婵娟”等四句在朗诵表达上,应渐轻渐缓。以表达一种绵远、悠长和惆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