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去开家长会,看小朋友上课,一个个都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都特别愿意学习新东西。这时候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很强,自己想要学习。
进入小学,为什么孩子学习的内外动机渐渐减弱了呢,很多小朋友都需要家长监督才愿意学习呢?原因有很多:
第一,学习内容与生活的相关性
幼儿园课堂学习内容以游戏和故事为主,而这个时期的儿童的生活也主要是游戏和故事,正好密切相关。而到了小学开始学习语数外,和生活的相关性逐渐降低。
我们可以使学习内容链接生活,例如带着孩子去书本上的地方走走; 比如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等等。
第二,德西效应
当人们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内在报酬)时,如果给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部报酬),反而会减少和冲淡这项活动的吸引力。我们有家长,经常:“你考试考得好,我带你去……”; “你要是表现好我给你买……”。学习变成是为了外部的物质奖励,而非真正想要学习新知识,新本领,这时候这些奖励就使内部动机弱化,从而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
要慎用这类奖励方法,无意中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
第三,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太高
老师,家长们的要求太高,基本很难实现,久而久之,孩子选择了习得性无助。
原因还有很多种,对症下药,才能提升孩子的内外动机和学习兴趣。
201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