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府梅花城,细细咀嚼这个称谓,总让人免不了喟叹。
作为古镇,它不如西塘乌镇,被开发得光鲜亮丽;这里陈旧的石板路,破败的老城墙,交缠杂乱的电线,此起彼伏的商铺叫卖充满着平淡妥帖的生活气息,它老老实实接受着每一个日升月落云卷云舒的日常,不浮夸,不争抢,而那毫无章法的建筑,斑驳殆尽的老宅却像是一壶闷于地下人不识的陈年佳酿,等你深入,才知道那是怎样的味甘醇厚。
作为首府,它更是失败地无以复加。
从三国东吴黄武四年建立建德县开始,这座城市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从唐武则天神功元年迁为睦州州治算起,作为与杭州、金华齐名的州城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而梅花城这样雅致的别称,据说是曾经临江一段雉堞形如半朵梅花之故而来,而宋代有三个皇帝登基前都成曾领过严州的地方官职务,因此此地被认为是潜龙所在地,制故与南京北京相同,因此有说法说:“天下梅花两朵半,一朵北京一朵南京,还有一朵在严州。”
盛名之下,更是诞生了众多的传说,甚至连这梅花城雅称的由来,也被冠上了各种各样的典故,有宠妃说,有纪念说,还有说因为这边盛产山梅,高山之上,不畏严寒,花开五瓣,洁白芬芳,盛开于春末夏初,独特而美丽。
可不论如何,严州给予人们美丽的想象,也吸引了不少名士,杜牧、范仲淹、陆游都在此地为官,伍子胥、朱买臣、谢灵运、孟浩然、刘长卿、朱熹等等名人,曾在这里为官或讲学,或隐居于这里的青山秀水之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和佳话。
它曾是三江汇流的通衢之地,来往的人群在这里歇寝,匮乏的物资在这里补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南宋之时,睦州位于三江要道,又手扼徽州、婺州一带进入都城临安府的陆上要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它背靠乌龙山,面朝富春江,易守难攻,实为京畿重地,是都城临安的天然屏障,宋江打方腊收复睦州,尔后改名严州的故事便是发生在此。
和平年代,数不清的徽商、读书人乘船从新安江、兰江顺流而下,经由此地前往临安乃至北京,去开创更广阔的天地,历史上的严州,曾是那样的物华天宝、光芒万丈。
可后来,水路衰竭,公路的兴起让这座盛极一时的繁华城市变得破败,撤了严州并入杭州,这个城市由赫赫有名的州府降为县城,后来又因了水电站的建设将县城迁到临近渔村,至此,终究沦为一个籍籍无名的破落小镇。从举世繁华沦为两袖清风,这样巨大的变迁,在全国也属罕见。
我们在这座小镇里胡乱游走,其实它毕竟有着繁华城市的底子在,倒也不能说小。城内有东西二湖点缀,城外有双塔凌云对峙,景色阔然而不失秀美,杜牧说“越障远分丁字水,腊梅迟见二月花。”,孟浩然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更有执着的严子陵,寻了这一处风雅清丽之地,便隐居于此钓起鱼来。千金荣华比不上这悠然自在,难怪后人要说他:“游于天复,归于无间,不可得而累也,则激清风耸,高节以遗后世,先生之道可见。” 闲适安然,霁月清风,先生的出世之道可寻啊,现如今,为了纪念他,有座严子陵钓台便立于江畔。
信步行来,不由便走到了青柯亭。
它位于严州府衙后花园内,原本只是个无名小亭,却因为《聊斋志异》而为人知晓。当年,时任严州知府的赵起杲按照蒲松龄的本子,刻印十六卷本的《聊斋志异》,便是著名的《聊斋》青柯亭本,此后各地刊行的白文本,注释本和点评本俱以此编译。古树悠悠,虽然周遭的景色变了几变,时光的洪流奔腾不息,但在这里发生的故事,却被传为盛世佳话,流芳百世。
梅城主道上有两座牌坊,一曰建德候坊,一为思范牌坊。
吴王孙权于黄初二年封扬威将军孙韶为建德候,取建功立德之意,建德县名由此而来。而那建德候牌坊,立在街上,虽被风吹雨打,斑驳陆离,却依然雄伟。
另外一座便是保存完好的思范牌坊,为纪念来此为官的范仲淹,他虽只做了一年知州,却政绩卓著,创办了龙山书院,疏通东西二湖,实在造福百姓。那牌坊历经沧桑,石刻斑驳,却依旧傲然屹立,不惧历史的侵袭。
时光匆匆,这半朵梅花城,从人人吟诵赞叹的著名城市变成一座无人知晓的默然小镇,虽然细心寻觅,还是能从那古老的石板路,那破落的城墙和幽暗的古宅里找回一些历史的余韵,可终也无法回复到当初那样的繁荣。
斗转星移,世移事异,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虽然听过这座城市的传奇人生之后会不胜唏嘘,会扼腕叹息,然而人们的生活还在继续,汽笛声响,叫卖不息,即便是没落了,可终有些盈盈的光亮为之带来鲜活的生气。
也许清欢百味,不过粗茶饭,阴晴冷暖,也无非布衣衫,这样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又未尝不好呢。
正想的出神,几个欢笑着的孩子打打闹闹地跑过身边。
“走吧,回去了。”我也笑着对伙伴说。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 X 城市专题征文 | 路过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