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03。2020-2-26》
今天是庚子年戊寅月己亥日,二月初四,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
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上一节讲到,明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知无不明,二是处无不当。关于明,开始变得有意思了。
船山继续讲解说,首先要分清楚明和性两个概念的显然区别:性直接通达至诚,甚至已经详细分析指出:性乃诚之体(主体),诚乃性之干(主心骨);由此可见,性的地位具有先天性。而明呢,显然是后天的人之道。
那么,先天和后天,两者的沟通合一,如何发生的呢?
船山讲解说,“自明诚,谓之教”这句话指出的,其实是说“自诚明”是明后的功用。什么意思呢?首先,这两句话的完整的表述是这样的“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接着再看,为什么说“自诚明”是明后的功用呢?因为这里面有着纯粹抽象的、思辨的、逻辑的过程,即,第一步是诚以生明,第二步反过来,明复立诚。诚和明两者是反复过渡到对方的内在运动。
表明这一点又有何作用呢?作用可大了,这表明,“自明诚,谓之教”这句话不是直接指贤人之学的。指出这一点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指出这一点将使我们明白,贤人之学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也就是说,中间的两个环节不能跳过去,首先,对于人物之性,需要求知之明,求处之当;其次,还需要知己之性,体察并顺用己性,然后教乃成。也就是说,教不是单向的,必须有自我主体的深度参与。但又不是一己之事,必须通达人物之性。两者结合才能够成就成功的教化。
总结可知,“自明诚”的“明”字,其实是针对成德而言,也就是说,这个“明”字,没有学习方法等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诚本身,明和诚是一体两面。“自诚明”之中,包含着“自明诚”,这两句实际上是互文对照。直到下一句的“明则诚矣”,这个“明”字,才包含了贤人之学的方法等内容,不然的话,为什么“自诚明”不是终止于”明“呢?因为"明"不是直接被给予性的,而需要贤人自身实践的反馈,需要经过贤人”处无不当“的作为。
船山指出,这些地方需要活看,需要勤于训练,直至实现熟练运用抽象思维、思辨能力和逻辑的教养。比如说,下一章讲的“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显然不是在谈“自诚明"之事,那么,为什么这句话是从诚谈起,一路到明结束的呢?这是因为,自明诚者,也是自诚而复明。
明天开始,进入下一章的学习:“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明的解读,远没有结束,直到完成下一章的学习,方有实质进境。因为船山是按章论述,则笔记亦随其节奏。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