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二里岗文化
1950年,考古学者在位于郑州老城东南二华里的二里冈遗址(又称郑州商城遗址)首次发现了一种新遗存,1951年开始发掘,根据出土遗物得出考古结论,其时代早于安阳小屯殷墟文化,是从二里头文化发展而来,年代范围是距今3620年--3320年 ,相当于商王成汤至盘庚迁殷之前的二十位商王在位的时间。由于二里岗遗址是这类文化遗存最早得以发现的典型遗址,所以1954年提出了二里岗文化的命名。
二里岗类型的陶器群有四组分类:
(1)鬲、甗(yàn)、深腹盆、橄榄状平底罐等,来源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
(2)爵、中口深腹圜底罐、浅腹盆、捏沿罐等,来源于二里头文化。
(3)大口尊、器盖等,为下七垣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共有,属共同的地域风格。
(4)鬲式斝(jiǎ)、深腹盆式簋(ɡuǐ)、假腹豆等为新创。
由此看来,二里岗文化主要是继承了下七垣文化,同时又吸收了二里头文化及周边的多种文化的成分,自身发展创造出的一种文化。
二里岗遗址为盘庚迁殷之前的商代都邑,填补了商代前期文化的空白,为早商文化和夏文化的研究开阔了视野,也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6、殷墟文化
殷墟文化为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1910年,甲骨学家罗振玉对其进行考证,确定了出土地小屯村为晚商都城,1928年开始进行发掘。殷墟文化从此被学者们推向世界文明史的前台。
殷墟文化年代期间在公元前1319年至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癝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
殷墟文化代表了中国早期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最繁荣的时期。在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王室陵墓、宫殿以及中国后期建筑的原型。遗址中的宫殿宗庙区(1000米×650米)拥有80处房屋地基,还有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成员大墓“妇好墓”。
殷墟遗址以其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等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的物证。甲骨文字的发现与研究把中国信史推进了约一千年,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商王朝,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基础之上,成为当时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篇。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7、下七垣文化
下七垣文化即分布在豫北冀南地区的先商文化。先商文化指商汤灭夏以前,以商部落为主体人群创造的考古学文化。下七垣遗址位于河北磁县时营村乡下七垣村西南漳河北岸台地上,1974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30个探方,面积960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除一部分战国墓外,都是先商遗存。
下七垣文化为四期三个类型。第一期与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早阶段相当;第二期年代约在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至三期偏早阶段;第三期约与二里头文化三期偏晚至四期偏早阶段相当;第四期年代应早于早商文化一期晚段或至二期早段。其中下七垣文化第四期已经进入商代。已不属于先商文化范畴。下七垣文化又因其各地个性较为鲜明,分为漳河类型、岳各庄类型、鹿台岗类型。
8、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因在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齐家文化是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为黄河上游地区的铜石并用年代文化,是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年代为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时,认为它是该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且甘肃和河南的仰韶文化源自于齐家文化,但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其在仰韶文化之后 。
齐家文化内涵丰富,经济生活以原始农业为主,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制陶业及家畜饲养业相当发达,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器时代早期一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
参考文献:维基百科词条、百度词条、邯郸市人民政府网、中国考古网、《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广河县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