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干,需要坚持“苦”字当头,少说空话,也意味着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比别人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付出十倍、百倍的艰辛与努力。常言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苦干的“苦”字更侧重于精神,一种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韧劲,敢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
巧干:办事有独创性、有办法和想法、作法上灵巧。正所谓,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二、苦干与巧干的关系是什么?
苦干与巧干,顾名思义均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或是完成某一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行为、措施。但其中的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苦干的"苦"更侧重于精神,一种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韧劲;巧干的"巧"则更讲究方法,一种科学统筹、合理应用的思维。
只知道"苦干"不成材。在生活中如果只晓得苦干、蛮干,对于一些简单的事情似乎比较实效。一旦遇到情况复杂、多变的任务,缺乏科学合理的思考、分析,很容易一条道走到黑,既耗费精力,又浪费时间,却收效甚微。就如多读书对写作能力有一定帮助,"苦干"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书就看,无针对性,囫囵吞枣;又不讲究读书笔记、读后感,其效果可想而知。
只追求"巧干"亦不成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大多数人主张巧干,对于埋头苦干均显不屑之态。认为只知"苦干"的不成事,欠缺思考,许多时候会走弯路,耗精力,是笨人的方法。殊不知一心只想着"巧干"的人往往有一种投机心理,惰性心理。因此充其量也是小聪明而已。一旦遇到大事、难事,特别是需要花大心思、高强度的任务,因缺乏必胜的信念、打持久战的精神便打起了退堂鼓。
所以做事做人应该"苦干"+"巧干"即"精神"+"方法",才是智慧的。以著名的"大禹治水"为例,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故事相信大家不陌生,这是十足的"苦干"精神;由原来的堵治到后来的疏导,这是一个策略性的转变,体现了"巧干"的重要性。
三、那么苦干的关键在于什么?
1、专注。专注是几乎所有成功人士共有的特质。手里在做某个项目,一定心无旁骛,在这段时间内其它事情统统放在一边。心理学实验早就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次要的事一定会分散注意力,干扰重要事项的质量和进度。专注,会保证你工作的高效。
2、注意存档。第一次做好的任何东西,好好存档。未来再做同样的任务或类似的事,拿出原来的就可以直接用了。
3、模仿他人。智慧工作的有效方式,这个世界上,你在做的事,前面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做过了,接到任务后,别急着埋头就干,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事谁曾经做过,谁曾经用过某个方式做的很好。找到了优秀的榜样直接模仿,模仿之后再慢慢超越。优秀的榜样加上你的创新,就铸就了你的卓越。只有前人没做过的,你才需要自己劳心费神绞尽脑汁。而这样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少之又少。
4、寻求帮助。(借力)勤学好问。自己琢磨不明白的事,一定别再浪费时间了,谁是专家,就直接找谁请教。职场里的人,很多都不愿意向别人求助,一方面出于自卑怕显得技不如人,一方面怕给别人填麻烦。但实用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帮你的忙。帮过你忙的人,会比以前更喜欢你。我觉得这可能出于人们与生俱来的救世主情节和自我价值肯定。寻求帮助,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让人喜欢,何乐而不为呢?
5、不断学习和创新。(反思+总结)如果你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做和过去同样的事情,你得到的也总是和过去一样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开放心态,永远对新的软件、新的工具、新的流程保持好奇,只要它们能提高工作效率。智慧,"智"是日知,每天学习和了解一些知识;"慧"是两只手拿了一把扫帚在扫自己的心。
四、在销售中应该侧重哪方面?
销售的本质是什么?卖货!所以不管我们是苦干还是巧干其目的都是为了卖货
方法中有讲:开单=苦干+巧干
所以我们的销售既离不开苦干也离不开巧干,我相信做任何事情一定有苦干,苦干=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巧干的前提离不开苦干,我们要巧干一定是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了解,因为只有了解透彻了才能知道如何巧干
所以对于销售来说苦干与巧干同样重要
五、小故事
愚公移山:这样一个愚昧无意义的事情同样被奉为学习榜样和教科书材料。这其实是封建帝王愚民思想的一部分,引导老百姓都去做愚忠之人(该住哪里就住哪里,不要动不动想搬家。今天有人想搬到山那边,明天就有人想搬到皇帝的寝宫里面。朱元璋不是从和尚庙直接搬到明朝皇帝的宫殿里面吗?)。所以说古代皇帝编出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是有道理的。不明白它的出处就去盲目学习,最终只能是误了自己。
愚公最后成功了吗?没有,我相信他永远不要能成功。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种田,就是一件很需要苦干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掌握方法,你再辛苦还是收不到别人一样多的谷子。
所以,小到干成一件事情,大到干出一番事业,光苦干是不行的,一定要加上巧干。即一方面要有勤奋努力的态度,同时还要注意干事的策略、方法、技巧,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才能好快又好地把事情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