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6 周六 多云有时有雨 31-23度
今天我一直觉得干口,已喝了不少水了,上午9点左右骑单车出去了一趟,没想到流了好多汗。路上还能看到一些球场上运动的人,今儿就来了解一下运动之后如何补水的问题吧!
运动过后,如何正确补水,来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呢?
运动后正确补水
1.补水适量。当长时间或剧烈运动后,最好是先喝一点点水润润喉咙,等到心率恢复正常以后,再补充水分。每次补水时最好间隔10分钟以上,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这样基本能够保持人体水平衡。
2.注意水温。一般正常人体温在36摄氏度左右,剧烈运动后有时会上升到39摄氏度左右,这时如果饮用过凉的水,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因此,运动过后最好饮用常温水。
3.运动后喝点淡盐水。长时间运动出汗后,身体的电解质缺失,可以喝点淡盐水水,来平衡身体内的电解质。
4.运动前最好喝白水。运动前1-2小时喝适量白开水,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
附:
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不过,运动后身体还处在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马上恢复平缓,因而不能一次喝足。正确的饮水是,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再间歇式地分次饮用。这样才能让心脏充分地、有序地吸收水分。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
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事实上,当大脑感觉到身体缺水的信号是,身体已经“干旱”好久了。运动后,补充足量的水也并不等于喝大量的水,因为身体无法储存太多的水分。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对食物的消化。
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容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症状。(运动之后勿喝冰水)
一般在运动前30~120分钟补充水分约300毫升,这样可以帮助减缓体温升高,提高体内水分的贮备,减轻运动时的缺水程度,预防运动中出现脱水的情况,在特别热的天气里,还需额外补水250~500毫升。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即每隔15—20分钟补充150~300毫升,不会引起胃痛。千万不可一次补充太多,否则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同时应注意,补水的温度不能过低。大量运动后必须补水,也必须补充矿物元素。
专家建议,在一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当高于一小时或在极端气候或运动下建议饮用运动饮料。纯净水不适合作为运动时或运动后的饮用水,因为纯净水中不含有任何矿物质。摄入纯净水不仅不能帮助身体获取矿物质,反倒增加身体的钠、钾、钙、镁等矿物质的排出。如果长期剧烈运动后一直选择喝纯净水,会对心脏造成短暂的影响,不利于健康。
切忌运动前、中、后喝碳酸饮料,碳酸饮料属于酸性,饮用后会使体内大量电解质丢失,使身体负担加重,而且运动中引用碳酸饮料会引起腹胀,长期引用碳酸饮料会使体内钙流失造成骨质疏松。运动后应饮用含有天然矿物元素的天然水或者适合的运动饮料,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保持运动健康。
为什么运动前补水是自然水,而运动中和运动后要喝盐水或电解质水呢?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运动量不大、出汗不多,补充纯水如白开水或淡茶水已足够,但大运动量或长时间锻炼后应注意,大量喝白开水虽然可解一时之渴,但可造成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增加排尿量,延缓机体的复水过程。暴饮白开水还会稀释胃液,影响运动后的食欲和消化。所以建议还是选择饮用含电解质及糖分的运动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