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以前老师说过的话,正好也在看书,所以取了这个标题啦。
去调整牙套的路上,一直看星姐的《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期间一些片段看的自己感动不止,憋住了眼泪。或许这就是情感丰富的表现吧。
我一个妹妹给我说,她是一个有归属感的人,她离开成都都会哭,出去远一点的地方会哭,并不是身体觉得累,也不是觉得奔波,而是内心的感觉,可能是感情太丰富了。对,她感情很丰富,从她的朋友圈能看出来,比如有一次和我一起出去玩。回家后看到她朋友圈:
感觉所有人都出去了的国庆,地铁和高铁飞机好累,城南的放假也是猛涨得可怕,环球中心哪天塌了要死好多人哦,uber也贵了,哎,我也假装我在外面吧。。。国庆为什么要放这么久?
我想说,感情丰富的人没什么不好,因为你更容易体味开心和快乐。你难道还要忍住不哭,变哭为笑?违反你自己本能,却又不能给你带去好处的事为什么要去做?前段时间看经济学,最让我感悟的是四个字,成本,收益。你做这个事情花去什么成本?而你因为这个能得到什么?
恰好星姐书里也提到她遇见的一个G阿姨,很会用这样的思维来思考一些事。G阿姨有次和老公为了小孙子的一件小事生气,还离家出走,住到酒店去示威。在酒店里一想,为了一个小孙子,一个长大都不知道记不记得她、自己估计也看不到他长大的小孩子,跟自己相濡以沫的老公生气,太不理智。孙子不会陪伴自己一生,只有老公可以做到,而且老公一辈子努力赚钱给自己花,现在为什么要为这么个小孩子,伤了老公的心呢?想完,她就提着包回到了家。
看完阿姨的一个经历后,我很庆幸自己在与男友相处的过程中也考虑到这样的因素。
返回书里提到的正能量,其中一点让我耳目一新,想来也确实如此。而自己曾经就是陷入这种情况里。星姐说:
当正能量这个词让人依赖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困难的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寻找哪里有正能量,给我打点鸡血。但越是这样,自己就越会丧失让自己从绝望中爬起来的能动性,总觉得需要一些外力,才能重振精神,斗志昂扬。心情落到低谷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时间久了,倘若房源二里地里,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励志对象,这日子就没法国了。
但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她这样的,而我反观自己周围,并不存在这样的人,或许是我圈子太小,我们很多时候写出来的人其实用来逻辑想一下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快感。
能够一直提醒自己上进固然好,但其实有时候在外人看来我只是盲目的乐观而已。今天这里有个直播,明天那里有个分享。可能在别人眼里,我真的是那种痴迷外界体验的人,因为自己还没有那个能力自己经历一些事,所以就去听别人的经历。可这难道不算是识万里人吗?
我看星姐的书也相当于听星姐的分享,你看,她这里的例子不就是对我这篇输出的内容有益的东西吗?我听猫爷的分享得到了他的一些“彪悍成长利器”,我如果整天脑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我对周边世界还有认知吗?
古典说:有一个好消息和坏消息,坏消息就是,你必须跟着这个时代变,否则你就会被这个时代淹没。好消息就是你有机会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我现在希望竭力去跟着时代变化。我不想被淹没,虽然我也没想过自己有多大的名望。
但我,想要发声。
而发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难以被周围的人了解,认可的。他们并不关心你今天穿了什么。就像《社会心里学》里说的。在我们的心中,自己比其他任何事更关键。通过自我专注的观察,我们可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东西,并且自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
里面还列举了例子,说一行人演示了这种焦点效应,他们让康奈尔大学的学生被是穿上Barry Manilow 的T恤(职业歌唱家),然后进入一个还有其他学生的房间,穿T恤的学生猜测大约有一半的同学会注意到他的T恤,而实际上注意到的人只有23%。
那应该怎么办?
答案我想用古典那天讲说的内容一样,持续的自我更新,持续的自我迭代,不断的生产信息,发散力量,不断的产生链接,不断的创造,探索,又自我复原,逐渐的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节点,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儿。成为一个在这样一个时代有机会自我驱动,自我创造也自我成就的那么一个人。
今天,我开始了写作记录的一步,接下来。我希望自己能够能向猫老师和古典老师他们一样,演说能力很棒。那么我需要做什么呢?
输入输出。
我知道,所有你阅读过的东西即便对你都有用,然而不去做。白玩。因为只满足了自己觉得花了时间学习的心里快感而已。所以,加油,多看书多输出吧。最后,用星姐的话提醒你(也提醒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今年的一个小目标是提高摄影能力,附一张手机摄影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