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实初一十五班 纪千文
朝花夕拾,早上的花晚上捡起。
鲁迅先生将散文细碎的花朵一片片的捡起,攒成一串文字的珍珠串。这就是朝花夕拾。从鲁迅先生的烟嘴里飘出来缕缕白烟中,映出一幅幅真实的,人吃人的画面。通过它,社会的现状跨越了时间显于我们的心底。不论是《山城》中的年轻人,老人和孩子;还是《狗的驳诘》中的犬和‘我’等都十分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但在深沉之中也不乏些天真可爱的文章,多是讲鲁迅童年和年轻时的事迹。读起来饶有趣味,活泼动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
朝花夕拾整本书中浓浓的传达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疾苦大众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麻木不仁的愤怒感。正如鲁迅自己说的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而如今,鲁迅先生早已逝去。朝花夕拾却留了下来。这些小花是永远不会枯落凋零的。
令人印象最深的,大抵是《狗的驳诘》罢。
“不敢,愧不如人呢。”
“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
这一人一犬的对话是极简单的,加起来也不过寥寥十几字,但却是渗进了骨髓里的。狗怎么还说人话呢?作者正是用暗喻的手法用狗揭露出当时的社会里,充斥着狗一样的奴性的人,用狗的人模人样式的自谦讽刺国人麻木、苟延残喘的弊病,表达了视这类人为走狗的态度。初读时不甚通透,再读时又震得头皮发麻,好似将灵魂也给你洗涤了一遍,无比的透彻。即人世间的至善美与真理冲入腐朽空荡的脑海,恍若间便窥见了新世纪的曙光。
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意义是极深的,又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这篇《狗的驳诘》乍看是看不出好的,词汇也是极朴素的,不华丽也不优美。读起来还需些力气,着实是不算讨喜。但只要读懂了,就会发现其中手术刀一样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这大概与鲁迅年轻时学医的经历有关吧,他用手中的笔给病入膏肓的人性做手术,以此唤醒世人。朝花夕拾就好似一把锋利的手术刀,揭穿当时社会虚伪的面皮,露出里面早已败坏的经络。鲁迅用文字给社会刮骨疗毒,祛除恶臭的风习。并写出了人心的麻木冷漠,写出了唐朝大诗人杜甫千年之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朝花夕拾以鲁迅的随笔、短文、散文为主,而其中多是随笔,可见当时在鲁迅的眼里,社会真是太多的荒唐事,从早晨写到晚上,也写不完。读完真让人忿忿然的落泪哪!
或者鲁迅的眼里、心里装入了那个社会的太多病痛,才导致过早的离开吧。
朝花夕拾,早晨开花,晚上还会盛开吗?鲁迅用带着深深的思索和期盼完成了他的使命。
半个世纪以后,现在我们正坐在教室里欣赏着他理想中的花的美丽。我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朝着我们慈爱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