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二胎妈妈,你最常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是焦虑忙碌、身心俱疲?还是幸福加倍、暖心翻番?抑或是纠结愧疚、伤心落泪?对于两个孩子,你们又是如何平衡的呢?
我们家大宝二宝刚好相差两岁整,又都是心理、思维发育相对女孩晚熟的男宝,所以我对于焦虑忙碌、身心俱疲、幸福加倍、纠结愧疚这些情绪体会地更加深切。
怀了二宝果仁后,我知道能单独陪大宝同同的时间有限了。于是在果仁没出生前,就更加优质的陪伴同同,每天中午开车回家哄睡,晚上饭后亲子游戏、睡前亲子阅读。到后来怀果仁七八个月时候,给同同讲故事时候,果仁也在肚子里互动,一直在里面“踢来踢去”。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让同同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弟弟的存在。
当同同刚满两岁,我生完果仁出院回家,虽说已有心理建设,但看着瘦弱的他,心里依然说不出的滋味儿。
本来同同是比预产期提前了半个多月出生的,说话也比较晚,两岁时还依然除了会喊爸爸妈妈(妈妈,那时候只会叫爸爸妈妈还吐字不清,爸爸是大大,妈妈是丫丫),其他都是嗯嗯呀呀。瘦瘦的、小小的他,看到妈妈回来了迅速迎了上来:“丫丫、丫丫!”我欢乐得回应他:“同同,想妈妈了吧?妈妈回来了。”说着我的眼泪都在眼圈里打转。可是同同瞪着小眼睛看着不说话,他肯定疑惑,大家忙活什么呢,这抱着的又是什么?
然后大家都在关注那个小东西,突然没有人关注他,小小的他失落了。虽说生果仁前两三个月就和爸爸商量好,他负责照顾同同,晚上陪他睡觉讲故事,培养加深一下父子感情。也给自己说过无数遍:我要给他们平等的爱,我不会偏袒任何一个,我不会让孩子有心理落差……可孩子们三岁前对妈妈的依赖还是大于爸爸,而我终究是一个人,所以顾此失彼是常常发生的事情。
在果仁出生后的半年时间里,纠结愧疚应该是我那时候最频繁出现的情感了,但也不能是全部。
第一个月,需要卧床休息,就躺在床上陪大宝玩游戏,教他说话,观察他、仔细听他的发音,根据他会发的音,找谐音的字,再两个字词组,然后是词语接龙,然后是一句话,一步一步的慢慢的教他学说话。白天其他时间爸爸带着出去玩(我们提前商量好,爸爸休息一个月陪孩子),晚上也由爸爸给他讲故事,同同半岁开始就养成的听故事习惯。不能就此断掉,重任交给了爸爸。果仁白天除了喂奶,其他交给月嫂。
第二个月,对于果仁还是仅限于喂奶、拍嗝、偶尔做个排气操…没有月嫂,婆婆偶尔帮忙,我的重点还在关注同同的教育上,总觉得果仁还小,吃饱不哭闹就足够了。同同属于典型的高敏感特质的孩子,心思细腻、多愁善感,虽说果仁没出生前就暗自下决心一定会一碗水端平,但是无论从先入为主的心理上还是从同同性格发展上更倾向于同同。
那时候觉得同同二岁正是培养规则意识的好时期,还有其他各种敏感期,需求也更多一些,所以就有所倾斜得对待他。果仁刚一个月,对世界还懵懂无知,需求少一点,喂奶、换尿布、拍嗝、做排气操、练习抬头什么的,这些并不需要全都妈妈做。
这期间还要抽出时间爱自己,去医院做产后康复治疗。
第三个月时候,带着果仁回了娘家住了一个月(我家和老公家不一个城市),那是唯一的一个月和他独处的时间,但是我在白天抽两个半小时去参加了一个产后瑜伽康复练习。其他时间我依然选择高质量陪伴果仁,带他去公园,和他说说我们一起看到的风景、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同同在另一个城市,白天奶奶带,晚上爸爸陪。
到了第四个月,回到老公家,真正的竞争开始了……
同同眼巴巴的看着你抱着果仁喂奶,他跑过来拉着我的衣服,喊着“丫丫”要讲故事,陪他玩。果仁也逐渐长大,对妈妈有了更多的依赖。我因为连续生两个娃,身体很虚,已经过去三四个月还是稍微动动就出很多汗。五月初生的二宝,四个月后就是初秋了,我带同同出去公园玩滑板车走一会路就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脸蛋上显出高原红。
而我又是一个特别在意孩子教育的人,一开始的“在意”更像是较真,好像一次不对就影响了一世。加上和公婆住一起,老人们的育儿理念大家都懂得,即使不对他们也不听劝不纠正那种,再加上第一次带孙子。同时期,我们家还在装修新房,和老公一起去建材市场挑装修用的各种材料。家里各种事情混合在一起发酵,你们可想而知是什么状态。
产假最后一个月时候,一开始商量同同过完年春天去上幼儿园,那时候他快三岁,自理能力更好一些,说话也更清晰一些,上学会比较好。可是我要去上班,白天婆婆一个人带不了两个孩子,找保姆也没找到,临时决定送同同去私立幼儿园。同同是个细腻敏感的孩子,特别在意我们对他的评价,直到现在他已经6岁半,小学一年级了,依然喜欢让我抱抱他、贴着他的脸。可想那时候他适应环境还很慢的时候送去幼儿园是什么状态了。每天都在哭,上两天就因为生病回家了,好了继续去学校,隔两天又身体不适,反反复复。
在同同不懂得兄弟姐妹的意义时,就给他放在了一个有竞争的弟弟环境里;在没有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没有选择好上哪个学校时候,就把同同送到了幼儿园;在他小时候已经表现出说话不多、不怎么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去干预……养育第一个孩子有太多应该做的没有及时做。
对于果仁,因为要照顾哥哥的情绪和教育管理,更是放手的更早更多。因为不想和婆婆再因育儿产生矛盾,中午没有在回家陪果仁;在果仁9个月的时候选择出差两个月,中间虽然每半个月周末回家,但因为孩子还小,出差回到家时,果仁不认我,有一次没忍住我哭了…带果仁快一岁时候,我和老公还有哥哥一起搬到新家,果仁完全由爷爷奶奶带,跟婆婆有点赌气的意思,不想干预她带孩子,只有周末回去看看果仁,后来又陆续出差,对于果仁管理的更少了…这期间周末会带他们去上早教课,偶尔晚上接果仁来新家住,但果仁每次都是小心翼翼那种,像客人。在果仁两岁时候,我去外地培训学习,一个月回家一次,这次更糟了,回到婆婆家接果仁,看到的一幕现在都记忆犹新:婆婆喊着让果仁去打开电视机,他迅速跑下去,动作娴熟的打开电视,坐在沙发上靠在奶奶臂弯里,吃着安抚奶嘴一起看着奶奶喜欢的电视节目。我当时立刻有了一个想法涌上心头:果仁该去幼儿园了。
于是和老公商量,接果仁回新家,上幼儿园养成好习惯,建立规则意识,学习自理能力。婆婆也觉得果仁太过于调皮,他们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以带孩子了,也同意果仁去上学。
最终决定,把同同和果仁安排在一个幼儿园,是一个私立的幼儿园,虽然学费贵了一点,但是园所的教育理念和我的想法比较契合。本来是想着两个孩子学费有点高了,准备给同同转公立幼儿园,但是在开学前一天决定的,第二天就带着孩子们去上学了。后来庆幸自己没有做错决定,孩子们在那个幼儿园得到很好的照顾,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果仁上学后,我们基本脱离了公公婆婆的照顾,凡事都是靠我们自己,接送孩子,回家做饭,做家务,教育孩子……全是老公我们两个人。所幸的是,老公很能干,他从没做过饭到现在练就成了大厨,什么红烧肉、炖排骨、油焖大虾、烧青菜、粉丝娃娃菜……只要我们想吃的,他抖音一搜就开始行动了。而且也为家里做了很多贡献,打扫卫生、洗衣服、叠衣服…真的做了好多,他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应该就是:你去看着孩子吧。他干活我教育两个娃。说教育不如说我们三个一起玩,在玩中培养兄弟、母子感情,在玩中学习知识。
一开始果仁来新家住的时候,总是怯怯的,同同哥哥还会把果仁往门外推。性格敏感的同同在和果仁起了冲突之后偶尔还会冒出一句:“我不喜欢弟弟,你为什么要生个弟弟啊?”那个时候,我内心对果仁的愧疚感就更强烈,就会对同同发脾气,批评他不应该把弟弟往外推,然后大声跟他说“这是你的亲弟弟,你们是一个爸爸妈妈”。孩子们那时候还小,不太明白妈妈为什么会发火,但是果仁三岁前,对他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一句了。
渐渐地,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回家玩游戏、一起吃饭、一起洗澡…在一起做的事情多了,就越来越亲密,有时候玩起来会把我当成他们共同的敌人。
时光真的是最好的见证。只要你温柔以待,持之以恒,时光定不会辜负。
现在他们已经练就了很深的兄弟情,出门带其中一个买东西,都会给家里那个带同样的东西。其中一个不在另一个身边都会想念对方。这也许就是真正的血浓于水吧。
虽说这期间我因为对果仁深深的愧疚感,花了很多冤枉钱,觉得果仁什么都是穿得哥哥的旧衣服,玩具也都是哥哥的,就会想到首先物质上补偿他,只要发现他喜欢的就会买给他,致使很多玩具买回来没怎么玩闲置堆到那里。衣服买多了堆满了衣柜。这都是物质上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对果仁的不干预,致使公婆带他期间,百依百顺,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养成了撒泼打滚、依赖安抚奶嘴的坏习惯。
*中间分享一个帮助果仁戒掉安抚奶嘴的方法:
果仁两岁半时候,还依赖安抚奶嘴,我为此特别发愁,一直网上搜罗各种方法。后来过年时候疫情爆发,学生在家,上班族也不需要每天上班了,世界按下了暂停键,终于有时间可以全身心陪伴孩子们了。想想是不是很讽刺。在疫情期间,一开始是把安抚奶嘴藏起来,后来狠下心把安抚奶嘴剪了一个洞,编了一个故事,说安抚奶嘴生病坏了,说它也要找它的妈妈了,然后再加上对果仁的陪伴、亲子游戏、亲子阅读,让他感受到爱和充分的安全感,自然而然地,他忘记了安抚奶嘴。
所以,真的是小时候欠缺的一点点安全感,要在长大后用十倍百倍的耐心和陪伴去修复。
************以上是经验分享***************
但果仁的调皮捣蛋的性格也影响了他哥哥同同的温柔多愁善感,同同也变得开朗起来。同同看书的好习惯让他提前认识了很多字,现在都可以独立读完一整本都是字的书,还有对数字的敏感,让他数学方面也很有天赋,这些对弟弟果仁也影响很大。果仁之前只看电视不看书,在我的极力引导和同同的影响下,果仁也养成了天天晚上睡前阅读习惯;果仁天天和同同交流,也学会了很多新词汇,说出的话也变得更有趣好玩了。有些知识没有爸爸妈妈的引导,在哥哥的影响下,自己就学会了。
所以,有二胎的家庭,真的要引导好大宝,二宝自然而然就追赶上来了。
愧疚是因为我们不能两全。即便你再努力,你也没办法及时回应每个孩子的所有需求。
但是妈妈们要知道: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
他们失去了妈妈百分百的陪伴,可是却得到了手足的陪伴;
他们没办法获得妈妈百分百的关注,可是他们不出门就拥有最亲密的伙伴;
他们没办法获得家庭百分百的资源,可是他们从小就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分享、如何沟通、如何为自己争取。
他们比别的孩子多了世界上最亲的亲人,多了成长路上可以分享心事的伙伴,多了人生路上互相扶持的兄弟,多了可以共同承担压力的手足……
得失之间,哪能计算的清楚呢。他们与我们母子一场,已经是世间最奇妙的缘分,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在自己的责任领域中尽力而为,确保孩子们可以在和谐融洽的家庭中健康的成长,那么有手足,就不该是一件缺憾,而是人生中难得的幸福和礼物。
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