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在编故事,但不希望人们看出它是编出来的。——王小波《白银时代》
我所认为的好故事一定是要吸引人的,让人看了开始便停不下来,想知道事情接着的发展,想知道事情的结局,哪怕已经知道结局了,还是想要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
而一个很好的故事则要做到能够带给读者思考,让读者可以掩卷深思,从故事里有收获,有感动,有文字的享受。就像是看电影,华丽的特效自然会很过瘾,但是演员之间细腻的演技,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才是好电影的关键。否则只是让人看一个热闹,很快就忘了。
生活中从不缺故事,如何用文字表达出来才是关键。同样平淡的日子,在有些人的笔下让我们看到简简单单的美,而在有些人的笔下,就会和流水账一样无聊。如同姿色平庸的女子,虽然是简单的素颜,但是凭着大方自信同样会让人看到一种美。或者通过精巧的化妆,也是一种美。而缺乏自信又或胡乱的装扮则会让人厌恶。
故事的核心是很主要的,把一个很长的故事缩写之后剩下的内容是不是有意思,决定了故事的好坏,单凭着堆砌文字,凑字数,无病呻吟式的叙述,粗看上去每一段好像都不错,但是读完了却不知道作者在说一些什么,或者根本不会有耐心读完。
有了好的核心之后。怎样去表达就很重要了。手里有一副好牌固然不错,还得看怎样出。细节描写是极为重要的,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塑造,心理的刻画,要做到准确而又精炼。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人想象出当时的场景,这是需要点本领的。
最重要的应该是比喻了,明明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却能够放到一起,好像都没什么道理,可是却又觉得特别合适,每次看到好的比喻,就不由得感叹作者的厉害。
举几个例子说明:
远远看去,被烤熟的空气在翻腾,好像一锅透明的粥。——《万寿寺》
首先,空气是看不见的,粥也没有透明的,而作者却把空气比喻为粥,看似不通,却把空气的炎热通过具体的事物比喻出来,让人隔着文字便可体会到那种闷热。
除此之外,空气也潮湿得像油一样,这时薛嵩感觉自己是浮在绿油当中,一切都变得缓慢,甚至就要停止了。——《万寿寺》
这里再次把空气比喻为潮湿的油,油是潮湿的吗?你能想到潮湿的油是什么概念吗?但在这个句子里,可以感受到那种空气的闷热潮湿,全身黏糊糊,什么都不想做的感觉。套用高中时做题的一句话,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
爱死在我心里,像被霜打了的春花。——《月牙儿》
很简单的一句话,便把主人公悲伤绝望的心情写出来了。也许我们可以用一大段话来叙述这份心情,却难免让人觉得矫情。
我的心就好像月光下的蝙蝠,虽然是在光的下面,可是自己是黑的,黑的东西,即使会飞,也还是黑的。——《月牙儿》
心,月光,蝙蝠,黑暗,足够说明一切了。
钱比人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月牙儿》
生动形象具体得表明了作者要表明的。
失眠就是睡不着觉,而且觉得永远也睡不着,身体躺在床上,意识却在黑暗的街道上漫游,在寂静中飞快地掠过一扇扇静止的窗户,就如一只在夜里飞舞的蝙蝠。——《白银时代》
没有经历过失眠的人也可以想象出那种感受吧。
每当看见特别好的比喻,都让我有种匪夷所思的感觉。其它修辞手法,拟人,排比等等恰当的使用都会让文章增色不少,但反之则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尤其排比,应运不好是很别扭的。但是,好的排比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很好的表达想法。
我仿佛已经很老了,又好像很年轻;革命时期好像是过去了,又仿佛还没开始;爱情仿佛结束了,又好像还没有到来;我仿佛中过了头彩,又好像还没到开彩的日子;这一切好像是结束了,又仿佛是刚刚开始。——《革命时期的爱情》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的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双城记》
这大概是最著名的排比句了。
还有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需要贴合人物的身份性格,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语言特色。
还有故事的人称视角,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角度,所看所想的都不相同。
其实呢,最关键的还是要写出来,写好写坏都得要写出来,必须要有写出来的欲望,哪怕是为了自己没事儿翻着看看。故事不会一直等着你,你不写出来,过段时间很容易就丢了,所以一定要写出来。
道理方法呢谁都懂,但是能不能做到就不一定了。写好写坏是能力问题,但能不能写出来就是态度问题了,态度不端正,能力怎么上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