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逛知乎,看到一篇回答,是关于“汉语言文学是否有用”的。
一个答主说,很多人虽然报了汉语言文学,也只是混沌度日,没有认真读很多书,也没有坚持每天或者每个星期写一些文字,也没有去认真对待自己的专业和思考未来。
所以说是汉语言学了没用的人,学其他专业也差不多如此。
……
曾经我认为学汉语言的人很幸福,每天都可以看很多书,而且不需要特意挤时间,毕竟学习就是在看书,后来我深入了解了汉语言文学,才发现,我之前的认知有偏差,他们的确需要看很多书,但不是都是血小说,中外名著,也不是单纯看了就可以的,他们需要学习很多和文字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看文献,要分析写作者用的手法,要写自己的观点、评论……
所以我选择不去考虑汉语言文学研究生的原因也和这个有关系,我喜欢文字、喜欢文学,喜欢看现代小说、古今中外名著,喜欢写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言论,但是我不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得枯燥无味,变得繁琐、木讷。
我想如果让我去学汉语言文学,大概我会麻木,会厌烦,我那么喜欢的 一件事情,从认识文字开始就坚持阅读,并且十几年如一日不曾讨厌过的事情,我不希望它变质。
就好像我如此喜欢花艺,如果让我去做花艺师,我很乐意,再苦再累也会坚持,但是让我做店长,做和花艺相关但是不再纯粹的事情,和那些打着花艺头衔背后尔虞我诈的人打交道,我是不乐意的,那会破坏花艺在我心中的纯粹。
之前看一个言论,说我们的大脑很神奇,比如你有一个问题绞尽脑汁想不出来,可以先放一下,不去管,转换一下心情,但是虽然你表面放下了,你的大脑依旧在运转,寻求解决的方法。
我认可这个言论,所以当我决定考研的时候,我不太清楚自己要选什么专业,于是我给自己几个选项,然后就不去管了,但是我的大脑很负责的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当我在看一本书的时候,它会思考,当我和一个人聊天的时候,它也会思考,当我发呆的时候,它还在思考……
所以从我提出这个问题到前两天,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它用成千上万次的思考给了我一个明确的答案和方向。
哲学,是最适合我,我恰好也喜欢的研究生专业。
也许它像汉语言文学一样是个万金油,没什么太大的作用,未来也挣不到太多钱,但是没什么的,我向来对金钱不过于奢望,我在乎的,只是喜欢而已,追求内心本真。
再苦的日子我也过过来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我不羡慕富人奢靡的生活。
我只求内心无憾。
喜欢的,想要追求的也不外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这些问题罢了。
而这些只有哲学可以给我。
并且我决定选修心理学,这个世界上,最难懂的是人心和人性。
哲学和心理学可以很好的帮我认识“人”这个物种。
明白了人,其他的就很简单了。
最近在学习四级,虽然离考试不过13天的时间,我发现自己又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就是最近知乎充斥着的都是“考研心态崩了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回答也五花八门。
无非是别想太多,坚持就是胜利这样的鸡汤。
但是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求学生活,我仿佛越临近考试越兴奋,越无所畏惧。
之前两次高考就是,考前一两个月的时候会有心态不好的时候,持续一两个星期吧,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愿意坚持,就很丧。
但是越靠近考试,我的状态越好,越是全力以赴。
虽然那个时候知道可能结果不太理想,但是自己在努力的时候大概想的是“别让以后的自己后悔”这样的想法吧。
毕竟考试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但是你要学会面对过去。
如果努力了结果还不尽人意起码心里负担不会那么重,但是因为贪玩、心态没调整好,本来可以更好的结果,被自己“作”的差劲了。
那么未来的每一次想起来的时候,大概心里都会默默说一句:“本来可以更好的”这样的话,对自己的自责又会加重一次,那么这样的未来,我不想看到。
也许会失败,但是别提前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