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认知突围》一书,作者在书中写到: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认知受限。
人们之所以懒惰,是因为看不到努力后未来的回报。
假设有人向你承诺给你一亿元,条件是让你每周消化两本书,每天五点起床跑步,从早晨7点高强度工作到晚上9点,临睡前深度思考一小时,这样坚持十年后,你就可以拿到一亿元。
大多数人都是可以坚持下来的,因为这个回报是能看得见的。
而大多数人选择懒惰,并不是他们真的懒惰,而是,努力之后看不到未来的回报,看不了那么远。或者认为自己的努力与未来想要达成的目标之间没有强关联性,所以选择懒惰。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读过的《认知觉醒》一书,里面说到,为什么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努力需要主动,而苦难只需要被动的承受就行。
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懒惰呢?妈妈一叫去娘家吃饭,不管下雨还是下刀子就带着孩子去了。后来反思自己,也与书中讲的道理不谋而合:去娘家吃饭自己就不用做饭了,下雨下刀子只需被动的承受就行了。
对于那句:为什么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认知突围》一书的作者给出了不一样的阐述。作者说道:你真的懂得了那些道理了吗?你是否深刻思考过那些道理?是否按着道理所述去践行过?
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
而对一个正确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明知道早起跑步对身体健康有益,为什么还是不愿意起床呢?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早起跑步对健康的回报不太明显,而且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坚持,于是就选择了懒惰。
对某件事情是否表现为行为上的懒惰,取决于你对该件事情的认知。而当你正确认识到该事的性质、风险、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努力后能得到的结果以后,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